[发明专利]一种脉冲金属化聚丙烯膜电容器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15175.3 | 申请日: | 2016-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420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禹建丽;苗满香;牛小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
主分类号: | H01G4/33 | 分类号: | H01G4/33;H01G4/32;H01G4/224;H01G4/22;H01G2/16 |
代理公司: | 郑州知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32 | 代理人: | 朱广存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脉冲 金属化 聚丙烯 电容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脉冲金属化聚丙烯膜电容器,包括金属筒、电容器芯子、喷金层、上绝缘罩和下绝缘罩,上绝缘罩和下绝缘罩通过防爆板固定连接,上绝缘罩和防爆板之间设置保护引线,下绝缘罩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环状防爆垫,金属筒设置在下绝缘罩内,金属筒的下端与下绝缘罩的底部之间设置缓冲垫,金属筒和下绝缘罩之间的空隙内设置浸渍剂,电容器芯子设置在金属筒内,电容器芯子顶端和底端设置有喷金层;电容器芯子包括聚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在高真空环境下蒸镀有一层金属层,金属层包括波浪形的双面金属化ZnAl层、第一加厚层和第二加厚层。本发明承受纹波电流能力强,性能优越,安全系数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元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脉冲金属化聚丙烯膜电容器。
背景技术
电容器是电子设备中大量使用的电子元件之一,广泛应用于电路中的隔直通交,耦合,旁路,滤波,调谐回路,能量转换,控制等方面。电容器用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具有较高的机械性能和电气性能,与普通型薄膜制得的电容器相比,用聚丙烯薄膜制得的电容器以其热收缩率低、性能稳定、耐高温、耐高压,防止击穿等显著优点,使得聚丙烯薄膜制得的电容器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金属化聚丙烯膜的电容器芯子卷绕紧密,使用的浸渍剂不能完全浸透电容器芯子,而只有浸入电容器芯子两端面往里的一端距离,这被称为局部浸渍。浸渍剂起到的作用主要不是提高电容器的介电常数和耐压水平等电性能改进,而是密封电容器的两端面,防止空气、水分从喷金层中细小的孔隙中进入电容器芯子中,造成电容器的劣化失效。
目前电容器常用的浸渍剂一般为蓖麻油、色拉油等植物油。使用它们作电容器的浸渍剂最大的缺点是这些油类会包含一些水分,在电容器使用过程中这些水分会逐步侵入电容器芯子,造成电容器容量较快衰减而失效,降低电容器的性能。而且这些油类在较长的工作温度下长期使用,会出现酸败现象,性能劣化,从而拖累电容器提前失效。
中国专利201120304234.7公开了一种边缘加厚金属化聚丙烯薄膜电容器, 包括两条引线、本体和电容器芯子,所述的电容器芯子包括相互叠合两层单留边金属化膜层,所述的单留边金属化膜层包括聚丙烯基膜层及蒸镀在聚丙烯基膜层上的铝层,所述的铝层的边缘处设有加厚铝层,其具有体积小、内部升温小、优异的阻燃性、可靠性高、抗脉冲冲击性能好、能够承受过压冲击的优点。 但是该实用新型的电容器在铝层的边缘处设有加厚铝层,电容器芯子端面喷涂材料常常为纯锌,其两种材料相容性差,附着力不强,承受放电电流冲击能力有限、损耗大、等效串联电阻大,自愈能力差。公告号CN102496460B公开了一种聚异丁烯浸渍剂注入金属化聚丙烯膜电容器中的注入方法,所述金属化聚丙烯膜电容器包括电容器芯子、金属外壳、引出端子、上绝缘罩和下绝缘罩,所述电容器芯子收容在所述金属外壳内,所述上绝缘罩和所述下绝缘罩组合将所述金属外壳收容在内,所述注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分子量小于1000的聚异丁烯浸渍剂注入所述金属化聚丙烯膜电容器中,从预处理到注入所述金属化聚丙烯膜电容器中的全过程,温度均应保持在75℃以上,这种聚异丁烯浸渍剂成分较为单一,不具备更好的抗氧、抗老化、吸气和吸水性能,而且注入的温度一直保持在75℃以上,若温度过高聚异丁烯会发生降解或解聚,导致平均分子量降低,而且聚异丁烯对聚丙烯薄膜的溶胀率在80℃时能够达到12.5%,不利于工作条件繁重下电容器的工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在不影响电容器耐电压的同时,显著提高了金属化电容器的电流通过能力,并获得性能稳定、耐温性好、储存时间长的脉冲金属化聚丙烯膜电容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未经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1517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