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线下数据匹配的驾驶员疲劳监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86487.6 | 申请日: | 2016-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4149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9 |
发明(设计)人: | 覃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21/06 | 分类号: | G08B21/06;G08G1/01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107 | 代理人: | 林米良 |
地址: | 31005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驾驶员疲劳 疲劳指数 匹配 数据匹配 监测 疲劳系数 修正 汽车技术领域 时间修正系数 车道线信息 方向盘转角 分析处理 技术监测 修正系数 预先存储 准确率 提示 采集 驾驶 | ||
1.一种基于线下数据匹配的驾驶员疲劳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线下数据匹配的驾驶员疲劳监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获取初始匹配疲劳指数:将当前采集的车道线信息和方向盘转角信息分别进行分析处理后与预先存储的基础疲劳指数进行对比,从而获取初始匹配疲劳指数;
步骤二、修正初始匹配疲劳指数:将采集的驾驶员身份信息和驾驶时间信息分别进行分析处理后得出驾驶员修正系数和驾驶时间修正系数,再根据驾驶员修正系数和驾驶时间修正系数对初始匹配疲劳指数进行修正,进而得出匹配疲劳指数;
步骤三、获取驾驶员疲劳系数:将当前采集的车道线信息和方向盘转角信息分别进行分析处理后得出无意识偏离分析结果和转向角分析结果,进而根据得出的无意识偏离分析结果和转向角分析结果计算出驾驶员的实际疲劳系数,再根据计算出的实际疲劳系数对匹配疲劳指数进行修正得出驾驶员疲劳系数,在驾驶员疲劳系数达到预设的疲劳系数值时进行相应提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线下数据匹配的驾驶员疲劳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一中,通过设置在车辆前方的摄像头对车道线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并输送车道线信息给微处理器进行处理并存储,通过设置在方向盘上的方向盘转角传感器对方向盘转角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并输送方向盘转角信息给微处理器进行处理并存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线下数据匹配的驾驶员疲劳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一中,所述基础疲劳指数通过微处理器将采集的车道线信息和方向盘转角信息分别进行分析处理后得出每分钟车道无意识偏离的次数和每分钟方向盘转角的平均变化率,再将得出的每分钟车道无意识偏离的次数和每分钟方向盘转角的平均变化率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后得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基于线下数据匹配的驾驶员疲劳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二中,所述驾驶员身份信息包括驾驶员的性别、年龄以及驾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线下数据匹配的驾驶员疲劳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二中,对初始匹配疲劳指数进行修正的信息还包括驾驶员的驾驶习惯信息,所述驾驶员的驾驶习惯信息通过采集方向盘转角信息、车道线偏离信息、刹车信息和油门信息进行分析判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线下数据匹配的驾驶员疲劳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二中,对初始匹配疲劳指数进行修正的信息还包括驾驶时长信息,通过微处理器对驾驶时长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后得出驾驶时长修正系数,进而对初始匹配疲劳指数进行修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线下数据匹配的驾驶员疲劳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二中,对初始匹配疲劳指数进行修正的信息还包括人体二十四小时生理曲线信息,通过微处理器对人体二十四小时生理曲线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后得出生物节律修正系数,进而对初始匹配疲劳指数进行修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8648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减摇鳍声光报警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用于监所民警的安全警戒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