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误踩的电动汽车油门踏板控制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60692.5 | 申请日: | 2016-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6749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石凯凯;徐辉;刘心文;吴贵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云度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W10/08 | 分类号: | B60W10/08;B60W10/18;B60W30/09;B60W30/095;B60W40/08;B60W40/02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景弘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9 | 代理人: | 黄以琳;林祥翔 |
地址: | 351100 福建省莆***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误踩 电动汽车 油门 踏板 控制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误踩的电动汽车油门踏板控制方法及系统,该控制方法包括:通过油门踏板的输出电压检测油门踏板的行程;判断油门踏板是否被踏下若是,则开启防误操作控制策略,防误操作控制策略包括:判断油门踏板的行程到达第一阈值所使用的时间是否小于预设的时间长度,若是,则通过车辆的雷达检测车辆周围是否有障碍物,若否,则退出防误操作控制;若是,则控制动力电机停止工作,并启动制动系统工作,若无,则退出防误操作控制。本发明可及时并准确的判断是否发生油门踏板误操作,并在误操作时进行紧急刹车,避免严重事故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误踩的电动汽车油门踏板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和电动汽车都是通过油门来控制车辆动力输出,车辆的发动机或电动机的动力输出仅受油门信号控制,对于很多新手或在突发情况下,很容易就会将油门踏板当作制动踏板急踩,从而导致车辆突然加速,造成了很多交通事故发生,以及带来严重的车辆损坏和人员伤害。为了减少其带来的损害,需对油门踏板进行处理,防止误操作发生。当前在电动汽车领域尚未对油门控制进行改进;在传统汽车领域,主要通过机械结构限制油门踏板的行程实现防误踩。通过机械结构限制油门存在以下不足:当发生误操作时,驾驶员往往是用力踩踏油门踏板,采用机械结构容易被频繁的踩踏损坏,失去其功能且造成油门系统损坏,影响正常行驶,其可靠性极低。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防误踩的电动汽车油门踏板控制方法,用于解决因油门踏板误踩踏而造成的车辆急加速。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防误踩的电动汽车油门踏板控制方法,包括:
通过油门踏板的输出电压检测油门踏板被踩踏的行程;
当检测到油门踏板被触发时,启动防误操作控制策略;
所述防误操作控制策略包括:
判断油门踏板行程是否达到第一阈值,若否,则油门踏板对应的控制信号输入到电机控制器控制电机输出动力,车辆正常行驶,若是,则判断油门踏板的行程到达第一阈值所使用的时间是否小于预设的第一时间长度,若否,则油门踏板对应的控制信号输入到电机控制器控制电机输出动力,车辆正常行驶,若是,则通过车辆的雷达检测车辆周围预设范围内是否有障碍物;
若雷达检测到车辆周围预设范围内存有障碍物,则控制动力电机停止工作,并启动制动系统工作,若无,屏蔽加油信号,保持车速。
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判断油门踏板的行程到达第一阈值所使用的时间是否小于预设的第一时间长度”之前,还包括:
判断油门踏板的行程大于所述第一阈值的持续时间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二时间长度,若否,则退出防误操作控制,并忽略此次油门踏板行程所对应的控制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阈值为油门踏板满行程的1/2~2/3。
进一步的,所述车辆周围预设范围内为车辆周围2~4米范围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另一技术方案为:
一种防误踩的电动汽车油门踏板控制系统,包括油门踏板行程检测单元和防误操作控制单元;
油门踏板行程检测单元包括用于通过油门踏板的输出电压检测油门踏板被踩踏的行程;
防误操作控制单元用于当检测到油门踏板被触发时,启动防误操作控制策略,所述防误操作控制策略包括:
判断油门踏板行程是否达到第一阈值,若否,则油门踏板对应的控制信号输入到电机控制器控制电机输出动力,车辆正常行驶,若是,则判断油门踏板的行程到达第一阈值所使用的时间是否小于预设的第一时间长度,若是,则通过车辆的雷达检测车辆周围预设范围内是否有障碍物,若否,则退出防误操作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云度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云度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6069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