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语音通话方法及系统、智能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54351.7 | 申请日: | 2016-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8158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发明(设计)人: | 李书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725 | 分类号: | H04M1/725;H04M19/04;H04L12/58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汇东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1 | 代理人: | 康正德;范晓斌 |
地址: | 31005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语音 通话 方法 系统 智能 终端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语音通话方法及系统、智能终端,该方法包括:接收即时通讯应用的网络语音通话触发指令;当第一智能终端的网络参数满足网络语音通话要求时,根据网络语音通话触发指令,启动即时通讯应用的网络语音通话功能;调起电信通话模块的电信通话发起界面和/或铃声,并利用电信通话模块的通话发起界面和/或铃声覆盖即时通讯应用的网络语音通话的网络通话发起界面和/或铃声;使用覆盖后的通话发起界面和/或铃声,利用即时通讯应用向作为语音通话接收方的第二智能终端发送网络语音通话请求。采用本发明提供的语音通话方法,避免了错过发送方发送的通话请求的情况,提升了用户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语音通话方法及系统、智能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即时通讯应用已成为现代人最常用的通讯方式。即时通讯应用中,用户使用最多的是文字信息通讯功能,即用户在即时通讯应用界面上相应的区域编辑信息,并将编辑的信息发送至对方的即时通讯应用。随着即时通讯应用的发展,利用即时通讯应用实现语音信息进行通讯的功能已逐渐普及。例如用户可以使用微信的语音输入或视频聊天功能,实现两个或多个终端进行语音通话或者视频通话,并且由于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即时通讯应用的通话质量已与传统电话的通话效果无差异。
由于即时通讯应用中开通语音聊天的提示音识别力不强,用户通过即时通讯应用与对方进行通话之前,需要预先用文字信息约定具体通话的时间,以免错过发送方发送的通话请求,致使采用即时通讯应用进行通话时,用户体验较差。另外,由于即时通讯应用中的通话需要消耗移动终端的数据流量,若移动终端未打开相应的数据流量,或者移动终端的数据流量不足以支持该次通话,或者移动终端没有处在无线网络的环境中,可能会导致即时通讯应用的通话无法实现。因此,上述情况给用户使用即时通讯应用进行语音通话或者视频通话带来困扰,进而使得即时通讯应用上的通话功能的普及和流行产生一定的困难。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语音通话方法及系统、智能终端。
基于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语音通话方法,应用于作为语音通话发起方的第一智能终端,所述第一智能终端上设置有能够发起电信语音通话的电信通话模块,以及能够发起网络语音通话的即时通讯应用,包括:
接收所述即时通讯应用的网络语音通话触发指令;
当所述第一智能终端的网络参数满足网络语音通话要求时,根据所述网络语音通话触发指令,启动所述即时通讯应用的网络语音通话功能;
调起所述电信通话模块的电信通话发起界面和/或铃声,并利用所述电信通话模块的通话发起界面和/或铃声覆盖所述即时通讯应用的网络语音通话的网络通话发起界面和/或铃声;
使用覆盖后的通话发起界面和/或铃声,利用所述即时通讯应用向作为所述语音通话接收方的第二智能终端发送所述网络语音通话请求。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智能终端的网络参数不满足所述网络语音通话要求时,将所述网络语音通话触发指令转化为电信通话触发指令;
根据所述电信通话触发指令触发所述电信通话模块向所述第二智能终端发送电信通话请求。
可选地,利用所述即时通讯应用向作为所述语音通话接收方的第二智能终端发送所述网络语音通话请求之前,还包括:
匹配所述即时通讯应用中的好友与所述第一智能移动终端的通讯录中的联系人,确定各好友名称与各联系人信息间的映射关系;
当所述即时通讯应用针对任一好友发起网络语音通话时,根据所述映射关系将所述好友名称转换为对应的联系人信息;
将所述联系人信息呈现在覆盖后的通话发起界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5435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