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丹皮酚纳米缓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37190.0 | 申请日: | 2016-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6308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0 |
发明(设计)人: | 汪维云;姚京京;曾德成;章扬新;孙东东;杨恩东;刘海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9/51 | 分类号: | A61K9/51;A61K9/19;A61K9/10;A61K31/12;A61K47/32 |
代理公司: | 合肥东信智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3 | 代理人: | 王学勇 |
地址: | 230036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丹皮 纳米 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丹皮酚纳米缓释制剂,通过以下过程制得:以聚氰丙烯酸正丁酯为载药载体,在室温磁力搅拌条件下,将含有丹皮酚、乙酸乙酯、α‑氰丙烯酸正丁酯、丙酮的油相逐滴滴入由表面活性剂和超纯水混匀的酸性水相中,经过自发界面聚合,然后低温旋转蒸发除去丙酮,过滤,调pH值为中性,通过搅拌完全聚合获得乳白色混悬液或通过冷冻干燥获得冻干粉。本发明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还具有粒径小,分散性强,稳定性好,缓慢释药,靶向性等优点,同时使得丹皮酚的溶解性增加,稳定性增强,药效作用时间延长,药效作用增加,生物利用度增加,并且该药物纳米囊的制备工艺简单,耗能低,毒性小,安全性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丹皮酚纳米缓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丹皮酚纳米缓释制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丹皮酚(paeonol)为常用中药牡丹皮、徐长卿等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显著的镇痛、镇静、抗感染、抗氧化和抗肿瘤等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风湿病、牙痛、胃痛、皮肤病、高血压、心率失常等。由于丹皮酚具有易挥发、易氧化、水溶性差、生物半衰期短和对胃肠道黏膜有刺激性等缺点,影响其在制剂中的稳定性和体内生物利用度。改善这些缺陷,很多研究者致力于丹皮酚制剂的研究,如丹皮酚乳剂,丹皮酚-β环糊精包合物,丹皮酚微囊和丹皮酚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等制剂。但由于这些制剂具有制备的粒径大,不可用于注射,制备工艺复杂,制备条件要求复杂和制备过程可能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等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粒径小、分散性强、稳定性好、缓慢释药、靶向性强等优点的丹皮酚纳米缓释制剂。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丹皮酚纳米缓释制剂,以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为载体,通过油相滴入水相的界面自发缩聚法制备而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丹皮酚纳米缓释制剂,通过以下过程制得:以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为载药载体,在室温磁力搅拌条件下,将含有丹皮酚、乙酸乙酯、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丙酮的油相逐滴滴入由表面活性剂和超纯水混匀的酸性水相中,经过自发界面聚合,然后低温旋转蒸发除去丙酮,过滤,调pH值为中性,通过搅拌完全聚合获得乳白色混悬液或通过冷冻干燥获得冻干粉。所述的丙酮既为油相助溶剂也为丹皮酚的溶解剂,且油相溶剂为丙酮和乙酸乙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表面活性剂为泊洛沙姆188和右旋糖苷-70的混合物。其中右旋糖苷-70也作为稳定剂。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丹皮酚纳米缓释制剂中,油相原料配比为:质量浓度大于20%的丙酮水溶液或丙酮100毫升,丹皮酚0.04~0.10克,乙酸乙酯3.0~6.0毫升,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0.15~0.35毫升;
水相原料配比为:超纯水100毫升,泊洛沙姆188为0.4~0.8克,右旋糖苷-70为0.6~1.1克;
进行自发界面聚合时的混合物pH值为1.5~3.5,磁力搅拌速率为750~950 r/min。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实施效果如下: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丹皮酚纳米缓释制剂,形态为乳白色混悬液或白色冻干粉,形状为球形或椭球形,粒径小于200纳米,混悬液在超纯水中分散指数为0.128~0.213,电动势为-45.012~-30.102 mV;0.04%丹皮酚缓释制剂纳米囊包封率为63.182~77.6403%,载药量为28.241~41.253%,缓慢释药时间长达60小时。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丹皮酚纳米缓释制剂,还具有粒径小,分散性强,稳定性好,缓慢释药,靶向性等优点;同时因包裹和吸附丹皮酚而形成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囊,使得丹皮酚的溶解性增加,稳定性增强,药效作用时间延长,药效作用增加,生物利用度增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农业大学,未经安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371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咪唑斯汀缓释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微囊化β-丙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