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变速器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30639.0 | 申请日: | 2016-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878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王宏福;张鹏;赖明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鹏;赖明德;王宏福 |
主分类号: | F16H57/023 | 分类号: | F16H57/023;F16H61/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1122 重庆市渝***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变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速器,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变速器。
背景技术
自动变速器(英语:AutomaticTransmission,简称:AT),亦称自动变速箱,台湾称为自排变速箱,香港称为自动波,通常来说是一种可以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自动改变齿轮传动比的汽车变速器,从而使驾驶员不必手动换档,也用于大型设备铁路机车。
目前,汽车上使用的自动变速器一般为液力自动变速器(AT)、无级变速器(CVT)和双离合自动变速器(DCT)。
液力自动变速器(AT),是由液力变扭器和行星齿轮变速器组合而成的变速器,虽然采用此变速器,驾驶员驾驶起来十分轻松,用不着踩离合器,也用不着频繁换档,运行平稳,低速扭矩大;但这种自动变速器机构复杂,质量重,价格较贵,加速较慢,非常费油。
无级变速器(CVT),采用传动带和工作直径可变的主、从动轮相配合来传递动力,可以实现传动比的连续改变,从而得到传动系与发动机工况的最佳匹配;虽然其结构简单,体积小,零件少,工作速比范围宽,容易与发动机形成理想的匹配,从而改善燃烧过程,进而降低油耗和排放,具有较高的传送效率,功率损失少,经济性高;但是,该种变速器采用的传动带非常容易损坏,无法承受较大的载荷,导致需要经常维护,维护成本非常高。
双离合自动变速器(DCT),采用了两副离合机构来进行变档,虽然该种变速器换档快、省油,舒适性也不错,但是该种结构的变速器结构复杂,还采用了换档拨叉,对制造工艺的要求高,造价也高,后期的维护保养花费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传递效率高,换挡反应速度快,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加工工艺简单的自动变速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自动变速器,包括输入轴、输出轴、倒档轴、主减速器和变速器壳体;
所述输入轴,一端与发动机输出轴通过花键连接;两端通过轴承固定在变速器壳体上;所述输入轴上设有多个前进档主动齿轮和一个倒档主动齿轮;
所述输出轴,两端通过轴承固定在变速器壳体上;所述输出轴上设有多个前进档从动齿轮和输出齿轮;输出齿轮与主减速器常啮合连接;
所述倒档轴,两端通过轴承固定在变速器壳体上;所述倒档轴上设有倒档从动齿轮和倒档输出齿轮;所述倒档输出齿轮与一个前进档从动齿轮常啮合;
每个前进档位和倒档档位分别由一个液压离合机构控制,且每个液压离合机构各自安装在各自控制的档位的主动齿轮或从动齿轮内,并固定安装在输入轴、输出轴上或倒档轴上;所有液压离合机构均由一个液压控制回路控制;
输入轴、输出轴上和倒档轴上都设有供所述液压离合机构工作的液压油路通道。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每个前进档位和倒档档位各自由一个液压离合机构控制,省略了同步器及换档拨叉的运动过程,使换档反应时间更短。与手动变速器(MT)相比,反应速度快;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大大减少了零部件数量,降低了加工难度,与双离合自动变速器(DCT)相比,结构更简单,成本更低;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各档位通过齿轮啮合传递扭矩,与液力变矩器变速器(AT)及无级变速器(CVT)相比,传动效率更高,更节油。
进一步的,为了能更好地控制液压离合机构的断开与接合,所述液压离合机构包括一个离合液压缸、两块摩擦片、两块回位钢片弹簧和一个支座;
当控制前进档和倒档的液压离合机构分别安装在前进档主动齿轮和倒档主动齿轮内时,以输入轴的中心线为对称线,离合液压缸和支座对称地固定安装在输入轴上;以输入轴的中心线为对称线,两块摩擦片对称地安装在输入轴的两侧,一端固定在支座上,另一端分别紧压在离合液压缸的活塞头上;以输入轴的中心线为对称线,两个回位钢片弹簧对称地固定安装在输入轴上,一端与输入轴固定,另一端卡接在摩擦片卡槽内;
当控制前进档的液压离合机构安装在前进档从动齿轮内时,以输出轴的中心线为对称线,离合液压缸和支座对称地固定安装在输出轴上;以输出轴的中心线为对称线,两块摩擦片对称地安装在输出轴的两侧,一端固定在支座上,另一端分别紧压在离合液压缸的活塞头上;以输出轴的中心线为对称线,两个回位钢片弹簧对称地固定安装在输出轴上,一端与输出轴固定,另一端卡接在摩擦片卡槽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鹏;赖明德;王宏福,未经张鹏;赖明德;王宏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306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给水泵流量调节阀
- 下一篇:一种超薄失电刹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