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硼酸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25690.2 | 申请日: | 2016-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512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2 |
发明(设计)人: | 邵黎明;许玉龙;陈益宜;李炜;谢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F5/02 | 分类号: | C07F5/02;A61P4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元一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68 | 代理人: | 吴桂琴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硼酸 化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化学和药物治疗学领域。具体涉及新的硼酸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尤其涉及新的取代五元杂环硼酸类及取代苯并五元杂环硼酸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备治疗与蛋白酶体相关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公开了泛素-蛋白酶体通路(Ubiquitin-Proteasome Pathway,简称UPP)是真核细胞中蛋白质降解的主要途径,能够调控参与细胞周期控制的蛋白质水平,维持不同细胞过程的生物体内平衡。研究显示,在大部分哺乳动物细胞中,该通路能够识别和降解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以及实验证明,癌症、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与泛素-蛋白酶体通路有重要的联系。
研究公开了在泛素-蛋白酶体通路中,多重催化的蛋白酶复合物26S蛋白酶体是水解蛋白的主要组分,由两个调节颗粒19S蛋白酶体和一个圆柱形的20S蛋白酶体组成;19S蛋白酶体位于20S蛋白酶体的两端,由18个亚基组成,控制着蛋白底物进入20S蛋白酶体空腔中的识别、折叠和易位;20S蛋白酶体由28个亚基构成4个堆叠环,其中7个不同的α亚基(α1-α7)形成两个外部腔室,7个不同的β亚基(β1-β7)形成具有蛋白水解活性位点的中心腔室;中心腔室中的三个亚基蛋白水解活性已被确定:β1亚基具有谷氨酰转肽水解活性(PGPH),β2亚基具有胰蛋白酶样活性(T-L),β5亚基具有糜蛋白酶样活性(CT-L)。
千年制药公司于2003年成功在美国上市了首个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其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所述硼替佐米是共价型可逆的选择性蛋白酶体抑制剂,主要抑制糜蛋白酶样活性。硼替佐米的成功开发证明了蛋白酶体的抑制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策略;然而,临床数据显示,硼替佐米存在着较多的毒副作用,例如腹泻、呕吐、疼痛性外周神经病变以及血小板减少症等。迄今为止,这些毒副作用的机制尚不清楚;此外,硼替佐米的临床使用需要每周两次的静脉注射或皮下注射给药方案,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基于现有技术的现状,本申请的发明人拟提供新的硼酸类化合物,进一步制备毒副作用低、给药灵活、能够口服的新型蛋白酶体抑制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新颖且具有抑制蛋白酶体功能的新的硼酸类化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新型硼酸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进一步目的在于提供上述新型硼酸类化合物在用于制备治疗与蛋白酶体相关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为了达到本发明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新的硼酸类化合物,其结构如式I所示,
其中:
X为C、O、S或者NH;Y为CR、O、S或者NH;
R为氢、烷基或者芳基。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式I化合物具有以下结构:
其中:
X为C、O、S或者NH;Y为CR、O、S或者NH;
R为氢、烷基或者芳基。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化合物为式I-a的S-对映异构体;
其中:
X为C、O、S或者NH;Y为CR、O、S或者NH;
R为氢、烷基或者芳基。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式I-a化合物具有以下结构:
其中:
X为O、S或者NH;
R为氢、烷基或者芳基。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化合物为式I-a-1的S-对映异构体;
其中:
X为O、S或者NH;
R为氢、烷基或者芳基。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式I-a化合物具有以下结构:
其中:
Y为O、S或者NH。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化合物为式I-a-2的S-对映异构体;
其中:
Y为O、S或者NH。
本发明提供的新的硼酸类化合物,其结构还如如式II所示,
其中:
X为O、S或者NH;
R1、R2、R3、R4和R5独立为氢、烷基、环烷基、烷氧基、卤代烷基、卤素或者硝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256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