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喹唑啉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06780.7 | 申请日: | 2016-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129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王琦;吴彦超;李超逸;戴春阳;沈至仑;陈永;史蓝兮;李惠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
主分类号: | C07D239/88 | 分类号: | C07D239/88;C07D239/90;C07D239/9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209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喹唑啉 酮类 化合物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喹唑啉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喹唑啉及其衍生物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Med.Chem.Lett.2007,17,2193),在药物和生物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医药领域,喹唑啉酮具有抗菌、抗肿瘤、抗癌、调节细胞核抗惊厥的作用(Tetrahedron,2006,62,9787),在农药领域,喹唑啉酮主要表现为杀虫、杀菌和抗病毒等方面(Org.Lett.,2011,13,1274.)。传统的喹唑啉酮的合成是以酰胺和苄醇(或苯甲醛,苯甲酸)作为底物反应,但在反应中需要加入金属催化剂(OrientalJournalofChemistry,2014,30,761),近年来国内外许多课题组喹唑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进行了许多的研究,然而许多研究工作仍存在一些不足,操作步繁琐,反应条件苛刻(Catal.Sci.Technol.,2014,4,1716–1719)等缺点。研究发现,在碱的作用下,醇可以把硝基还原成氨基(J.Mol.Catal.A-Chem.,2015,400,14),在此基础上,我们采用邻硝基苄醇类化合物和苄胺类化合物为底物,在强碱作用下,分子内和分子间氧化还原,进而进行环化反应得到喹唑啉酮类化合物。与现有喹唑啉酮合成方法比,本发明原料稳定易得、反应条件温和、产物选择性好、操作简单、适合工业化生产等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喹唑啉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喹唑啉酮化合物结构如图1所示:
图1中:其中R1,R2,R3和R4为氢原子,烷基,芳基,卤素,烷氧基,芳氧基,三氟甲基等,R5为氢原子,烷基,芳基。
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主要步骤是:以邻硝基苯甲醇和苄胺为原料,在碱催化下,60oC充分搅拌反应24小时。反应结束后萃取,有机溶剂洗涤,浓缩,柱层析提纯,得到喹唑啉酮类化合物,产率在60~85%。所得化合物经核磁共振谱图(1H-NMR和13C-NMR)确认,高分辨质谱确定,结构无误。
本发明采用的邻硝基苯乙醇和苄胺类化合物可以直接从市场上购买。
本发明采用的碱为叔丁醇钾,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等,用量为1个当量。
本发明的柱层析所用的洗脱剂是石油醚或烷烃等。
附图说明
图1是喹唑啉酮类化合物的图。
图2是反应的具体过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其反应过程如图2所示,图2反应式中:其中R1,R2,R3和R4为氢原子,烷基,芳基,卤素,烷氧基,芳氧基,三氟甲基等,R5为氢原子,烷基,芳基。
具体制备方法举例一:0.1毫摩尔邻硝基苯甲醇,0.1毫摩尔苄胺,0.1毫摩尔叔丁醇钾(碱)和1毫升叔丁醇混合在一起,在60°C温度下充分搅拌反应24小时。反应结束后萃取,有机溶剂洗涤,浓缩,柱层析提纯,得到2-苯基喹唑啉酮,收率为63%。核磁共振氢谱1HNMR(600.17MHz,DMSO-d6),TMS:δ12.59(brs,1H,NH),8.23-8.19(m,2H),7.89-7.86(m,1H),7.78(d,J=7.56Hz,1H),7.63-7.55(m,4H);核磁共振碳谱13CNMR(150.92MHz,DMSO-d6)δ163.19,153.25,149.69,135.57,133.66,132.34,129.56(C×2),128.71(C×2),128.47,127.55,126.80;高分辨质谱GC-MSm/e222.10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067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卢非酰胺中间体的制备工艺
- 下一篇:一种合成瑞舒伐他汀钙关键中间体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