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李果提取物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71936.2 | 申请日: | 2016-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0785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李怡彬;陈君琛;汤葆莎;吴俐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23L33/00 | 分类号: | A23L33/00;A23P10/30;A61K36/736;A61K9/50;A61P19/06;A61K131/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03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取物 微胶囊 制备 黄嘌呤氧化酶 大孔树脂纯化 真空冷冻干燥 尿酸 规模化生产 贮藏稳定性 功能营养 微胶囊化 超声波 阿魏酸 分阶段 结合态 芥子酸 山奈酚 杨梅素 多酚 芦丁 总酚 微波 加工 联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李果提取物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李果经超声波‑微波分阶段联合提取、大孔树脂纯化、微胶囊化、真空冷冻干燥制备得李果提取物微胶囊;所述的李果提取物微胶囊含有20~50 wt%李果总酚;其中,结合态多酚占2~8 wt%,杨梅素占1~10 wt%,芦丁占1~10 wt%,檞皮素占0.2~1 wt%,山奈酚占0.1~1 wt%,阿魏酸占0.05~0.5 wt%,芥子酸占0.1~0.8 wt%。本发明的李果提取物微胶囊药效明显,制备方法简单,适宜规模化生产,且具有良好的加工贮藏稳定性,可为降尿酸功能营养食品和药品提供了一种新的原料来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果蔬深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李果提取物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是当今社会的常见病、多发病,至今无法根治,研究表明长期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肾衰竭等密切相关。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oxidase,XOD)是介导尿酸生成的重要酶,能催化黄嘌呤和次黄嘌呤的氧化生成尿酸,同时产生过氧化物自由基。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可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减少黄嘌呤及次黄嘌呤向尿酸盐的转化,从根本上减少尿酸的生成,从而达到治疗痛风的目的。在临床上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药物包括别嘌呤醇、非布司他等,这些西药治疗虽然见效快,但副作用大,使其应用受到明显限制。如别嘌呤醇用后,病人会引起发热、腹痛、腹泻、过敏性皮疹、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甚至有肝功能损害等副作用。因此寻找新的低毒、高效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显得尤为重要。天然产物来源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毒性小,安全性高,引起了广泛关注。
许多文献已公开各种天然产物来源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如中药材夏枯草提取物(CN104997843)、中药组合物(CN1698858、CN102205083、CN101879193)、花生四烯酸(CN102133214)、山药、生姜和蒜等蔬菜提取物(CN102106516)、白果仁(CN103893225)、侧柏叶多酚(CN105055463)、秋刀鱼美拉德肽(CN104673865)等,然而目前尚未见以李果实提取物为原料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或降尿酸组合物。此外,大部分天然产物来源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主要有效成分主要是多酚、黄酮类化合物、活性肽等活性物质,在潮湿、高温、阳光等环境条件下极易发生氧化、聚合等反应,从而影响其贮藏稳定性,限制它们的应用范围,目前公开的文献中大部分未考虑天然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的加工贮藏稳定性。
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李果提取物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高效;所制得的李果提取物微胶囊活性成分含量高,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功效明显,毒副作用小、制备工艺简单、加工贮藏性能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李果提取物微胶囊,含有20~50 wt%李果总酚;其中,结合态多酚占2~8 wt %,杨梅素占1~10 wt %,芦丁占1~10 wt %,檞皮素占0.2~1wt %,山奈酚占0.1~1 wt %,阿魏酸占0.05~0.5 wt %,芥子酸占0.1~0.8 wt %。
一种制备如上所述的李果提取物微胶囊的方法:将新鲜李果经预处理制得李果粉,然后经超声波-微波分阶段联合提取得到李果粗提液,再经真空浓缩、大孔树脂纯化得到李果多酚提取物,最后经微胶囊化、真空冷冻干燥制备得到李果提取物微胶囊。
具体制备步骤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未经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719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玫瑰混合片剂
- 下一篇:一种益气补血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保健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