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单细胞电泳芯片的双激光诱导荧光多色检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69047.2 | 申请日: | 2016-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3833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3 |
发明(设计)人: | 唐波;李清岭;李璐;陈培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赵妍 |
地址: | 250014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单细胞 电泳 芯片 激光 诱导 荧光 多色 检测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单细胞电泳芯片的双激光诱导荧光多色检测器,该检测器由激光激发模块、荧光收集与探测模块、显微成像模块、信号采集与处理模块和微流控芯片检测平台组成,具有在微流控芯片上进行双激光诱导荧光多色检测、正常显微观察和双激光聚焦光斑与检测区对准观察等功能。利用本发明可以实现对“不同吸光、不同荧光特性”的荧光物质、特别是微流控芯片电泳分离的单细胞内“不同激发、不同发射”荧光标记多组分活性小分子的同时检测与定量,极大拓展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微流控芯片、单细胞分析及活性小分子检测等相关研究与应用的空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单细胞电泳芯片的双激光诱导荧光多色检测器,特别用于微流控芯片电泳分离的单细胞内“不同激发、不同发射”荧光标记多组分活性小分子的同时检测与定量分析,属于化学分析仪器领域,也属于微流控芯片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细胞的生命过程需要多种活性小分子的协同参与,为了发现以往在细胞群体研究中因统计学检测而被掩盖或无法发现的生理机制,进一步研究细胞的生理、病理过程,需要同时定量测定单细胞内多种活性小分子的含量。然而,由于细胞体系中许多活性小分子不仅共存,而且反应活性高、可以相互转化、彼此干扰严重等条件的限制,目前商品化仪器难以准确定量单细胞内的活性小分子,使得单细胞内多种活性小分子同时定量测定的分析问题至今尚无解决之良策。
一般来说,激光相干性好,易聚焦成微束,适合微区样品的检测,因而基于激光优良特性的各类检测仪器的研制和应用已成为化学分析仪器研究的热门领域。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作为目前化学分析领域最灵敏的检测技术之一,具有超微样品检测体积、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现性好的特点。更为重要的是,将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与高分辨率分离技术相结合,例如毛细管电泳、微流控芯片等,其应用领域可从化学样品扩展到生物样品,如基因、蛋白质及单细胞等,并对这些领域的分析研究产生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与毛细管电泳相比较,微流控芯片具有二维或三维通道网络结构,适合在一块微小芯片上完成诸如单细胞进样、溶膜和细胞内多组分分离分析等操作的平行化处理,由此产生的仪器和方法具有进样体积小、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和易于自动化整合等诸多优势。由于引入了电泳分离,微流控芯片与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的联用,不但适于单细胞内多种化学组分的分离测定,并且消除了细胞基体对测定的干扰,已成为近年来单细胞分析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
但是,面对微流控芯片的快速发展,以及在众多领域对单细胞内多组分小分子同时定量检测需求,目前用于微流控芯片的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不适应“不同吸光、不同荧光特性”或“不同激发、不同发射”多色荧光标记物质的同时检测与定量。究其原因是,已报到的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多是基于单一波长激光激发、单色荧光检测的设计,尚未见双波长激光诱导荧光多色检测器用于微流控芯片电泳分离分析的报道,也未见同时定量测定单个细胞内三组分或三组分以上多色荧光标记小分子的报道。另外,现有的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的聚焦激光与芯片分离通道的对准,多是基于测试者的主观判断,难以确保检测灵敏度和稳定性。
综上可见,探索对单细胞内“不同激发、不同发射”荧光标记多组分活性小分子同时定量测定的双激光诱导荧光多色检测器,将极大拓展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微流控芯片、单细胞分析及小分子检测的研究与应用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单细胞电泳芯片的双激光诱导荧光多色检测器。利用本发明可以方便地对微流控芯片电泳分离的单细胞内“不同激发、不同发射”荧光标记多组分活性小分子进行同时检测与定量。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一种用于单细胞电泳芯片的双激光诱导荧光多色检测器,包括激光激发模块(1)、荧光收集与探测模块(2)、显微成像模块(3)、信号采集与处理模块(4)和微流控芯片检测平台(5),其特征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师范大学,未经山东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6904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