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动机滑油供油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燃气涡轮发动机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66297.0 | 申请日: | 2016-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3614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5 |
发明(设计)人: | 阳诚武;卢新根;赵胜丰;韩戈;朱俊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02C7/06 | 分类号: | F02C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9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供油 结构 具有 燃气 涡轮 | ||
1.一种发动机滑油供油结构,包括油管接头和中间油管,用于将润滑油供入发动机热端部件腔,所述发动机包括机匣体、高压涡轮轴和低压涡轮轴,所述低压涡轮轴通过后轴承以及位于所述后轴承外圈的弹性支撑体设置于低压涡轮轴承座上,所述低压涡轮轴承座内部开设有供油通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管接头设置于机匣体外部,所述中间油管一端与油管接头连通,另一端与低压涡轮轴承座供油通道的外部进油口连通;
--所述低压涡轮轴承座与弹性支撑体之间形成一供油腔室,所述弹性支撑体的外周面上设有前后间隔的两支撑环槽,每一环槽上设一胀圈,所述胀圈用以对供油腔室的前后两端进行密封,所述低压涡轮轴承座供油通道的出油口与所述供油腔室连通,并位于前后两胀圈之间;
--所述弹性支撑体内部设滑油通道,所述滑油通道的进油口设置于所述弹性支撑体的外圆周面上,所述弹性支撑体的内端面上固定设置一喷嘴部件,所述喷嘴部件的内部油路与所述弹性支撑体内部的滑油通道连通,所述喷嘴部件包括前喷嘴和后喷嘴,所述后喷嘴用以将滑油喷入低压涡轮轴后轴承,所述前喷嘴用以将滑油喷入安装于高压涡轮轴上的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设置于高压涡轮后轴承的内环外端面处,所述锁紧螺母和高压涡轮后轴承的内环中均设有内部油孔,且二者连通,滑油在离心力作用下经锁紧螺母的内部油孔和高压涡轮后轴承内环的内部油孔喷入高压涡轮后轴承内的滚动体;
所述油管接头通过螺纹固定设置在机匣体的油管座上,所述油管接头的出油端的内壁形成为一直径逐渐增大的内圆锥面,所述油管座底部的内壁形成为一直径逐渐缩小的内圆锥面,所述中间油管通过其端部套设的导油套与所述油管接头内的出油口对接,所述导油套的外表面包括一上圆锥面和下圆锥面,所述导油套的上圆锥面与油管接头的内圆锥面配合,所述导油套的下圆锥面与油管座底部的内圆锥面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滑油供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油管接头与油管座外还套设一固定套,所述固定套通过花键套齿与所述油管接头和油管座联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滑油供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花键套齿的模数为0.5~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滑油供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套与油管座上设有相互对应的固定孔,紧固件穿过该相互对应的固定孔后将所述固定套与油管座固定于机匣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滑油供油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中间油管的端部与低压涡轮轴承座的油口之间的连接处设有C形金属密封圈和垫板,所述中间油管通过螺钉固定在低压涡轮轴承座上,固定时,C形金属密封圈受压发生轴向变形使中间油管的右端面与C形金属密封圈的左端面紧密贴合,C形金属密封圈的右端面与轴承座油孔的左端面紧密贴合,所述垫板套设于C形金属密封圈的外部,用以防止C形金属密封圈因压缩量过大而失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滑油供油结构,其特征在于,轴承座与弹性支撑体之间的腔室内的滑油,通过安装于弹性支撑体外表面环槽上的前、后胀圈进行密封,该腔室内的滑油用以阻隔与燃气接触的高温部件向轴承座传递热量以降低轴承腔的温度。
7.一种燃气涡轮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涡轮发动机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滑油供油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6629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人直升机发动机定转速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 下一篇:缸内喷射式发动机用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