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消防专用远程报警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57591.5 | 申请日: | 2016-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088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杨京学;高培 | 申请(专利权)人: | 神龙消防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17/06 | 分类号: | G08B17/06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元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15 | 代理人: | 刘闻铎 |
地址: | 053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防 专用 远程 报警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报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消防专用远程报警方法。
背景技术
在目前消防领域,除了大型商场、宾馆、酒店、医院、高层住宅等重 点防火领域设有专门消防执守人员外,其他如单元型的小型商店、饭店、 门店及无人执守的小区民居、小医院等等近80%以上小型经营场所没有专门 的消防执守人员,导致这些区域处于监控的空白点,许多重大灾害就发生 在这些空白点,极大地威胁这些区域中人民和财产安全,需要在这些区域 设置报警系统,目前市场上传统的报警系统只能近距离传输信号,并且需 要报警装置向居民的移动终端发送报警信号,但在有些时候居民的移动终 端是关闭的,这就导致报警信号无法送达,达不到灾害初期尽早发现的目 的,因此,需要一种可以随时向移动终端发送报警信号的消防报警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消除了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消防专用远程报警方 法,该方法能够应用在无人执守的场合,在现场设置报警器,在火灾发生 前、温度升高至规定值时,报警器向移动终端发送报警信号,而且在移动 终端关闭时强行打开并发送报警信号,保证报警信号在第一时间发送至客 户端,避免火灾的发生或者避免火灾加重、蔓延。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消防专用远程报警方法,该方法借助相互之间通过无线通信连接 的报警器和移动终端来实现,报警器设置在现场,移动终端可以灵活移动, 报警器包括温感模块、第一控制单元及第一通信模块,移动终端包括电源 模块、第二控制单元及第二通信模块,关键点是,所述的移动终端还设置 有可以将移动终端强制开机的唤醒模块,唤醒模块与电源模块相连接,借 助上述结构,远程报警方法的步骤如下所述:
a、报警器中的温感模块对现场的温度进行感应,并将感应温度发送至 第一控制单元;
b、第一控制单元将感应温度与报警温度进行对比,当感应温度低于报 警温度时,无动作;当感应温度达到报警温度时,第一控制单元通过第一 通信模块向移动终端发送报警信号;
c、如果移动终端为开机状态,报警器的第一通信模块与移动终端的第 二通信模块建立通信连接,报警信号发送至移动终端中,第二控制单元对 报警信号进行处理并报警;如果移动终端为关机状态,唤醒模块检测到报 警信号后强制打开移动终端,然后,第一通信模块与第二通信模块建立通 信连接,报警信号被发送至移动终端中,第二控制单元对报警信号进行处 理并报警。
所述的移动终端为手机、手表或者电脑。
所述的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均为GPRS模块。
所述的报警器还设置有屏显模块和输入模块,输入模块与第一控制单 元的输入端相连接,屏显模块与第一控制单元的输出端相连接。
所述的报警器中还设置有蜂鸣器,其与第一控制单元相连接。
所述的第二控制单元进行的报警方式为蜂鸣报警、闪烁报警或者信息 显示报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远程报警方法中,在移动终端中设置唤醒模 块,移动终端处于关闭状态时,该唤醒模块能够对移动终端进行强制开机, 然后移动终端就能够接收报警信号,在无人执守的场合应用该方法,防止 人员不能正常接收报警信号的情况出现,能够避免报警信号发送失败导致 的火灾发生、加重及蔓延,较之现有技术,该方法对于无人执守的应用现 场具备更强的预警功能,火灾在发生之前能够实现远程实时报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涉及的报警方法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一种消防专用远程报警方法,该方法借助相互之间通过无 线通信连接的报警器和移动终端来实现,报警器设置在现场,移动终端可 以灵活移动,报警器包括温感模块、第一数据处理模块及第一通信模块, 移动终端包括第二数据处理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关键点是,所述的移动 终端还设置有唤醒模块,唤醒模块包括唤醒信号接收模块和唤醒信号处理 模块,唤醒信号处理模块和第二数据处理模块相连接,基于上述结构进行 远程报警的实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神龙消防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神龙消防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5759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人体状况及行为监控报警系统
- 下一篇:一种无须在商店内取钉的可解码防盗硬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