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白细胞介素35在制备抗病毒药物的用途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0054464.X 申请日: 2016-01-27
公开(公告)号: CN105688190B 公开(公告)日: 2020-03-10
发明(设计)人: 朱应;王莉;冯暕;佘应龙 申请(专利权)人: 武汉大学
主分类号: A61K38/20 分类号: A61K38/20;A61P31/16;A61P31/14;A61P31/20
代理公司: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代理人: 张火春
地址: 430072 湖***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白细胞 35 制备 抗病毒 药物 用途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人源白细胞介素35(IL‑35)蛋白的抗病毒作用。本发明证实流感病人临床样本血液及咽拭子中高表达IL‑35,且流感病毒感染上调IL‑35在人肺上皮细胞(A549)、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人肺泡二型原代细胞(AT‑II)中的表达,而且通过转染过表达质粒pCMV‑IL‑35或相应浓度的重组人源IL‑35蛋白孵育免疫细胞Jurkat或者PBMC所得培养上清可诱导表达出I型和III型干扰素,同时可以激活干扰素下游效应基因PKR、OAS、Mx的表达。本发明首次发现IL‑35具有抗病毒的生物学功能,对于临床上病毒感染诱发的细胞因子检测提供了新靶标,也为临床治疗病毒感染提供潜在的策略。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涉及白细胞介素35(interleukin-35,IL-35)的药物新用途,具体是其在制备抗病毒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白细胞介素-35是IL-12家族的新成员,由IL-27的β链EBI3(EB病毒诱导基因3)和IL-12的α链p35组成,最早在BJAB B淋巴细胞、COS7细胞及胎盘滋养层细胞中发现分泌型的EBI3及p35,2007年,研究人员在分子水平上将EBI3和p35通过3xGGGGS的柔性结合肽段连接起来,并命名为IL-35。IL-35的受体是由IL-12Rβ2和gp130组成的异源二聚体,或他们各自形成的同源二聚体。在过敏性哮喘、多发性硬化症、结节病等疾病中发现IL-35的表达。

I型干扰素包括IFNα、IFNβ、IFN-δ、IFN-ε、IFN-δ、IFN-κ、IFN-ν、IFN-τ、和IFN-ω。I型干扰素运用两条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TLRs)和胞浆受体(cytosolic receptor)。I型干扰素有多种功能,例如抗病毒、抑制细胞生长和免疫调节作用。III型干扰素(Type IIIinterferon,IFNs),是一个新型的干扰素家族,坐落在第19号染色体q13上,包括3种λ干扰素:IFN-λ1(也被称为IL-29)、IFN-λ2(也被称为IL-28A)和IFN-λ3(也被称为IL-28B)。III型干扰素的信号转导与I型干扰素类似,激活Jak/STAT信号通路,转录多种IFN相关的基因。III型干扰素的抗病毒功能与I型干扰素相比较弱,而且只能针对某些病毒种类,如甲型流感病毒、VSV、脑心肌炎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III型干扰素抑制病毒的复制保护宿主细胞免于病毒感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IL-35在制备抗病毒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证明IL-35具有抗病毒作用。通过探讨流感病毒感染后诱导IL-35上调表达,促进I型和III型干扰素表达的抗病毒作用机制;以及IL-35的广谱抗病毒功效。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IL-35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对流感病毒复制有抑制作用,预示IL-35可以做为临床抗病毒药物而进一步研究开发。首先我们在季节性流感病人的临床样本包括血液PBMC和咽拭子中发现了IL-35的高表达,且与流感病毒呈正相关。然后我们在A549细胞、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和人肺泡二型原代细胞系中,发现A型流感病毒感染时诱导IL-35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的高表达。IL-35过表达或外源的rhIL-35都能激活I型和III型干扰素的表达,以及干扰素诱导基因PKR、OAS、Mx的表达进而抑制病毒的复制,对包括EV71、VSV、IAV等病毒都具有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总体实验首次发现了IL-35能促进免疫细胞产生干扰素且激活下游通路而达到广谱抗病毒效果的机制。

IL-35作为一种新的细胞因子,在多种疾病中发现有表达,其机制及与疾病的相互关系将不断被发现。本发明揭示了IL-35的一种新的生物学功能,能够诱导免疫细胞产生干扰素且激活干扰素下游通路进而发挥广谱抗病毒的作用,这一新发现为研制抗病毒药物提供理论基础。

本发明作为开发一种新的抗病毒因子IL-35的方法,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5446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