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PSE交换机的电压切换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53646.5 | 申请日: | 2016-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1555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孙翀;王民利;张涛;范淑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共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K17/687 | 分类号: | H03K17/687;H04L12/1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唐致明 |
地址: | 518052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大道1019号南山医疗器械产业园B116、B118***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pse 交换机 电压 切换 电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PSE交换机的电压切换电路,其包括电源模块、第一开关控制模块、poe以太网供电模块、稳压模块、第二开关控制模块、48V转12V电源转换模块以及Main Broad信号主板。本发明在不影响产品特有性能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电源适配器输入,自动切换供电模式,提高了交换机的兼容性、实用性,降低交换机功率损耗,使得其应用更广泛。本发明作为一种应用于PSE交换机的电压切换电路,广泛适用于以太网供电poe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太网供电poe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PSE交换机的电压切换电路。
背景技术
POE也被称为基于局域网的供电系统(POL,Power over LAN)或有源以太网(Active Ethernet),有时也被简称为以太网供电,这是利用现存标准以太网传输电缆的同时传送数据和电功率的最新标准规范,并保持了与现存以太网系统和用户的兼容性。PSE(Power Sourcing Equipment)指的是为以太网客户端设备供电的设备。IEEE 802.3af标准是基于以太网供电系统POE的新标准,它在IEEE 802.3的基础上增加了通过网线直接供电的相关标准,是现有以太网标准的扩展,也是第一个关于电源分配的国际标准。
通信行业发展越来越快,一些小型PSE交换机采用外部48V电源适配器接入,通过内部电路供给以太网口48V供电功能。但有时候只是需要作为一个单纯的交换机来工作,一般交换机的电源适配器都是12V。如果将PSE交换机作为普通交换机去使用,有可能引起普通接入设备的异常,而且功率也有浪费。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交换机的兼容性、实用性,降低交换机功率损耗的应用于PSE交换机的电压切换电路。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应用于PSE交换机的电压切换电路,其包括电源模块、第一开关控制模块、poe以太网供电模块、稳压模块、第二开关控制模块、48V转12V电源转换模块以及Main Broad信号主板;所述电源模块通过第一开关控制模块与poe以太网供电模块连接;所述电源模块与第二开关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二开关控制模块与48V转12V电源转换模块连接,所述48V转12V电源转换模块与Main Broad信号主板连接,所述第二开关控制模块与Main Broad信号主板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控制模块与第二开关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稳压模块与第二开关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电源模块与稳压模块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开关控制模块包括第一限流电阻、第一稳压管、第一MOS管以及第二稳压管,所述电源模块的正输出端通过第一电阻与第一稳压管的负极端连接,所述第一稳压管的正极端与第一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与poe以太网供电模块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与电源模块的负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稳压管的正极端与电源模块的负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稳压管的负极端与第一稳压管的正极端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第一MOS管为N沟道MOS管。
进一步,所述的第二开关控制模块包括: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和继电器,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一稳压管的正极端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电源模块的负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四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电源模块的正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继电器连接。
进一步,所述稳压模块包括第三限流电阻、第四限流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以及稳压三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和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和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电源模块的正输出端,所述电源模块的正输入端通过第三限流电阻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基极之间通过第四限流电阻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稳压三极管的负极端连接,所述稳压三极管的正极端与电源模块的负输出端连接,所述稳压三极管的参考极与继电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共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共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5364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