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银金属氧化物电触头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42393.1 | 申请日: | 2016-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9578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2 |
发明(设计)人: | 周晓龙;胡日茗;曹建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1/05 | 分类号: | C22C1/05;C22C5/06;C22C32/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 氧化物 电触头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银金属氧化物电触头材料的制备方法,使用近净成形技术制备银金属氧化物(AgMeO)电触头材料,属于低压电器触头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净成形技术是指零件成形后,仅需少量加工或不再加工,就可用作机械构件的成形技术。它使得成形的机械构件具有精确的外形、高的尺寸精度、形位精度和好的表面粗糙度。并且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以及各项新技术成果的综合集成技术。
低压电器电触头材料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其中银基电触头材料适用于各类开关、继电器和接触器等大、中负荷电器中。银基触头材料性能的优劣与制备工艺密切相关。制备工艺不同,其触头性能也不同。触头材料制备工艺除了传统的混粉-压制-烧结工艺外,还采用了共沉淀制粉、雾化制粉、扩散合金粉、预内氧化、后内氧化、冷等静压、热锻、挤压、熔渗、活化烧结等。主要工艺有四种,即:(1)合金内氧化工艺;(2)粉末烧结法;(3)粉末冶金工艺;(4)原位反应合成工艺。但是这些方法所制备的AgMeO电触头材料却不尽能达到人们的预期。合金内氧化法制备的AgMeO电触头材料表面和内部结构不均匀,中间有贫氧化层,触头尺寸不够精确,此外这种生产工艺不适用于线材的生产;粉末烧结法制备的AgMeO电触头材料密度较低,氧化质点较粗大,耐电弧腐蚀较差;原位反应合成工艺制备的AgMeO电触头材料性能较好,但是成本太高,不适用于批量的流水线生产,很难满足市场的需求。
基于上述行业背景,以工业4.0的发展要求,本发明提出一种近净成形技术来制备AgMeO电触头材料。该技术具有原料准备简单,工艺流程短、无原料浪费,易实现工业自动化等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直接以银合金粉(AgMe)为原料,在氧正压条件下进行氧化反应得到银金属氧化物(AgMeO)之后,采用近净成形法来制备银金属氧化物(AgMeO)电触头材料。
本发明所述银金属氧化物电触头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将粒度为纳米、微米大小的银合金粉进行氧正压氧化成银金属氧化物后,在压制压力下使用各种形状的模具对其进行模压成型,然后通过电磁感应加热后进行冲压,得到金属氧化物增强的银金属氧化物电触头材料。
优选的,本发明所述银合金粉的粒度为50-2000nm。
优选的,本发明所述氧正压的条件为:温度为300~600℃,压力为1~5个标准大气压,反应时间为5~20小时。
优选的,本发明所述压制的条件为:压制温度为100-600℃,压制压力为200-500MPa。
优选的,本发明电磁感应加热温度为700-900℃。
优选的,本发明冲压的压力为300-900MPa。
本发明所述银金属(AgMe)合金不仅可以选择AgSn、AgZn、AgNi、AgRE、AgCu等两相合金粉,也可选择AgSnCu、AgSnNi等三相合金粉,甚至可选择四相合金粉如AgSnCuRE等。
本发明所述“各种形状的模具”根据下游企业要求而定,比如长方形模具、圆形模具、正六边形模具、梯形模具、异形模具等。
AgMe合金的纳、微米粉中,根据所要制备AgMeO中MeO含量(质量百分数)的不同来确定Ag合金中其他组元合金的含量,一般,AgMe合金中金属的含量在1~15%(质量百分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摒弃了传统制备AgMeO的素坯烧结、挤压、拉拔等工艺,缩短了工艺流程;并解决了AgMeO电触头材料难加工、成材率低的问题,降低了生产成本。
(2)本发明工艺更容易进行自动化生产,降低了劳动强度和劳动力成本。
(3)本发明制备的AgMeO电触头材料产品组织结构均匀、稳定,致密度高,能够满足下游企业的应用要求,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案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但本发明的保护内容不限于实施例所述范围。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423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