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车组车下铝合金EMC线槽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37185.2 | 申请日: | 2016-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393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李常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R16/02 | 分类号: | B60R16/02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曲永祚;李洪福 |
地址: | 116028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组 铝合金 emc 线槽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所述的动车组车下铝合金EMC线槽,涉及一种线缆敷设用线槽,具 体为动车组下敷设车下线缆用的铝合金EMC线槽。
背景技术
随着高铁、动车技术的发展,我国高铁建设进入到快速发展期,但是随之 而来的各种技术问题也随之发生;高速动车组内部电子、电气设备布局非常紧 密,动车组内部电磁环境非常复杂,电磁干扰问题频频出现,对布线槽的要求 极高;现有的布线槽由于结构设计缺陷存在以下缺点:
1.线槽截面结构多为长方形,长方形截面线槽对电磁场吸收差,EMC效果差;
2.线槽开孔随意,开孔大小和开孔密度未综合考虑EMC和散热;
3.未专门设计线槽之间的搭接,导致在两段线槽截口处,破坏了电流的连 续性,影响线槽的屏蔽效能;
4.只在线槽盖板或线槽体进行接地设计,不能充分将线槽上的感应电流引 入大地(车体),导致线槽存在感应电流,影响线槽的屏蔽效能。
以上问题,会造成对列车敏感设备或关键控制线造成电磁干扰,造成通信 故障,造成严重后果。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研究设计一种新型的动车组车下铝合 金EMC线槽,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研究设计一种新型的 动车组车下铝合金EMC线槽。考虑到材料自重和材料的EMC效果,本发明中的 线槽采用铝合金材料,车下线缆有高压线缆,动车运行中会产生大量热量,对 线槽进行开孔。孔形状为直槽口型孔,孔方向与线缆敷设方向相同,线槽体为 半梯型结构,比传统的长方形结构的EMC效果好,因为线缆产生的电磁场的圆 弧形,梯型结构线槽对电场、磁场吸收比长方形结构效果好。
动车组车下牵引变压器二次侧输出的千伏级线缆,百伏级辅助供电、控制 类线缆,传感类线缆。用铝合金线槽隔板对线槽分三个区,在第一线槽隔间敷 设牵引变压器二次侧输出的千伏级线缆,在第二线槽隔间敷设百伏级辅助供电、 控制类线缆,在第三线槽隔间敷设传感类线缆,防止线缆间的电磁干扰。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所述的动车组车下铝合金EMC线槽,包括线槽盖板及线槽体,线槽 盖板装于线槽体的上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线槽盖板的一侧加工有内卡扣凸台, 另一侧加工有向下的回型钩;所述的线槽体的一侧外壁上部加工有与内卡扣凸 台相配合的外卡扣凸台,另一侧外壁上部加工有与回型钩相配合的伸出臂;所 述的线槽体的内部加工有至少一个与线槽体侧壁高度一致的线槽隔板将线槽体 的内部分割出至少两个线槽隔间;所述的线槽体一个侧壁向内倾斜,使线槽体 呈倒置的直角梯形。
本发明所述的线槽盖板的顶部加工有至少一条凸台,凸台位于线槽隔板的 上部,宽度大于线槽隔板的厚度;凸台的延伸方向与线槽隔板的延伸方向一致。
本发明所述的线槽盖板两条凸台之间加工有线槽盖板螺孔;将接地线缆的 接线端子用螺栓装于线槽盖板上。
本发明所述的线槽隔板为两条,将线槽体分割成三个线槽隔间,分别为第 一线槽隔间第二线槽隔间及第三线槽隔间;第一线槽隔间的宽度为线槽体的 3/7;第二线槽隔间的宽度为线槽体的2/7;第三线槽隔间的宽度为线槽体的2/7;
本发明所述的线槽体的侧壁上加工有直槽口型孔,直槽口型孔的延伸方向 与线槽体的延伸方向一致。
本发明所述的线槽体一侧壁上加工有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槽体螺孔,用于 安装U型弯板线槽搭接座及Z型弯板线槽搭接座;通过螺栓将U型弯板线槽搭 接座于Z型弯板线槽搭接座连接完成两个线槽体之间的连接。
本发明所述的线槽盖板、线槽体、线槽隔板、U型弯板线槽搭接座及Z型弯 板线槽搭接座为铝合金材料制成。
本发明所述的线槽盖板及线槽体的内外角做倒圆处理。
本发明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
1、本发明整体采用铝合金材料,即考虑了该材料良好的EMC性能,又节省 材料成本;
2、本发明的线槽体与线槽盖板一侧采用卡扣连接,一侧采用回型钩连接, 连接方式简单,方便,省时省力,牢固,线槽体与线槽盖配合紧密,
3、本发明的线槽内两隔板对线槽盖板有支撑作用,加强盖板强度,在震动 时,线槽不会出现松动、断裂和卷起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交通大学,未经大连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3718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重卡差速锁的智能控制系统
- 下一篇:汽车司机状态预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