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级间冷却器的双级增压发动机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19519.3 | 申请日: | 2016-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497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卢永信;张晓静;罗列冠;何钦;郦建丽;郑智展;黄臻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37/013 | 分类号: | F02B37/013;F02B29/04;F02B37/18;F01P3/20;F01P7/16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黎明 |
地址: | 250102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级间 冷却器 增压 发动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级增压发动机,尤其涉及一种带级间冷却器的发动机, 属于汽车发动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和能源日益短缺,世界各国对汽车节能减排越来 越重视,排放法规也日益严格。高效、节能、环保是发动机技术发展的主要 目标,涡轮增压技术能大大改善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降低尾气中的污 染物排放。两级增压技术能够显著提高柴油机的功率,改善柴油机低速扭矩, 降低排放和油耗。因而两级增压技术成为国内柴油机开发中的一个重要方向。 但是,两级增压在提高混合气体密度的同时,势必带来混合气温度的升高, 温度的提升反过来对提高进气效率、降低发动机爆压、降低排放中的氮氧化 合物以及改善发动机低速性能起到反作用,因此带级间中冷的两级增压发动 机是非常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带级 间冷却器的双级增压发动机。
为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级间冷却器的双级增压发动 机,包括采用两个涡轮增压器的双级增压系统和带有级间冷却器的冷却系统, 所述双级增压系统包括与发动机进气总管相连通的空气滤清器、低压级压气 机、级间冷却器、高压级压气机和中冷器,以及与发动机排气总管相连通的 高压级涡轮、低压级涡轮,所述高压级涡轮上并联有增压器放气阀,该增压 器放气阀由脉冲阀控制,脉冲阀与发动机ECU连接,发动机ECU控制放气阀 的开启工况和开启比例;所述冷却系统包括冷却预压缩进气冷却回路和压缩 进气冷却回路两个互不影响的平行冷却回路,两路冷却液均直接从发动机水 箱取水冷却。
所述预压缩进气冷却回路包括发动机水箱、水泵、级间冷却器和节温器。
所述压缩进气冷却回路包括发动机水箱、水泵、发动机出水总管和节温 器。
有益效果:本发明包含级间可控放气阀和级间中冷回路等新型部件,双 级增压系统用小涡轮满足响应性要求,使发动机较低的转速实现最大扭矩, 用大涡轮满足高扭矩要求,通过控制废气的驱动两个涡轮的比例,在满足较 大压缩比、大流量的同时又不产生较多的泵气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中:1空气滤清器、2低压级压气机、3低压级涡轮、4级间冷却器、5 高压级压气机、6高压级涡轮、7中冷器、8节温器、9水泵、10发动机水箱、 11发动机进气歧管、12发动机、13发动机出水管、14发动机排气歧管、15 脉冲阀、16增压器放气阀、17发动机ECU。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具体描述。
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本发明包括采用两个涡轮增压器的双级增压系统和带有级间冷却器4的 冷却系统,所述双级增压系统包括与发动机进气总管相连通的空气滤清器1、 低压级压气机2、级间冷却器4、高压级压气机5和中冷器7,以及与发动机 排气总管相连通的高压级涡轮6、低压级涡轮3,所述高压级涡轮6上并联有 增压器放气阀16,该增压器放气阀16由脉冲阀15控制,脉冲阀15与发动机 ECU17连接,发动机ECU17控制增压器放气阀16的开启工况和开启比例;所 述冷却系统包括冷却预压缩进气冷却回路和压缩进气冷却回路两个互不影响 的平行冷却回路,两路冷却液均直接从发动机水箱10中取水冷却。
所述预压缩进气冷却回路包括发动机水箱10、水泵9、级间冷却器4和 节温器8。
所述压缩进气冷却回路包括发动机水箱10、水泵9、发动机出水总管13 和节温器8。
本发明的工作与原理和工作过程:
(1)新鲜空气通过空气滤清器1进入到低压级压气机2,压缩后的空气 经过级间冷却器4、高压级压气机5及中冷器7后到达发动机进气歧管11, 然后分配到各缸,新鲜空气经低压级压气机2和高压级压气机5两级增压后, 进气量更多,可以使燃烧更充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195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