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设备远程状态自动报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13061.0 | 申请日: | 2016-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7690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廖望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思唯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5/02 | 分类号: | G05B1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40 | 代理人: | 郭霞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设备 远程 状态 自动 报告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家居控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智能设备远程状态自动报告方法。
背景技术
智能家居系统在现代生活步调的加快之下,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个性化、自动化、娱乐化、智能化等。虽然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而且正在不断发展,但是根据我们国家具体情况,性价比高、操作便捷、实用性强的智能家居系统在我国的普及面还特别小,我们国家人口密集,尤其在城市中,“智能家居”是一个主要的发展方向。
智能家居系统的核心和关键技术之一是各个智能设备之间的联网和控制。例如,经检索,申请号为CN201010153188.5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可以随时向远程服务器报告自身信息的计算机智能设备系统及方法。所述报告方法包括检测设备状态的步骤;用描述性计算机语言生成设备状态信息的步骤;以及将状态信息发送给远程计算机的步骤。
但是,包括上述列举的专利申请在内的现有技术尚未涉及智能设备的远程调试领域的技术。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智能设备的远程状态监控能力,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设备远程状态自动报告方法,所述智能设备用于具有中控设备的智能家居系统,所述智能设备包括温度检测单元、温度分析单元、工作状态采集单元、第一通信单元和第二通信单元,
所述方法包括:
(1)通过所述工作状态采集单元采集智能设备的工作状态,并通过所述第一通信单元把所述工作状态发送给智能家居系统的中控设备;
(2)通过温度检测单元采集智能设备的温度信息,并通过所述第二通信单元把所述温度信息发送给所述中控设备;
(3)所述中控设备在接收所述工作状态和所述温度信息时,针对各个智能设备分别计算所述工作状态的上传速率和所述温度信息的上传速率;
(4)根据所述中控设备计算所述工作状态的上传速率与温度信息的上传速率,确定与该差值相关联的智能设备存在故障;
(5)根据步骤(4)确定的故障发出故障警告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信单元与第二通信单元采用相同的硬件结构。
进一步地,对任一台智能设备而言,所述工作状态包括来自智能设备的电源部件的输出电压,还包括来自智能设备至少一个模块或器件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
进一步地,所述温度信息包括智能设备内部电路板的至少一个位置的温度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温度信息包括智能设备内部电路板的多个位置的温度分布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温度信息通过柔性感温单元获得。
进一步地,所述柔性感温单元包括多个感温电路构成的阵列。
进一步地,所述感温电路包括晶体管T1-T18、温度传感器S1和电容C2-C4,其中:晶体管T1的栅极连接CLK,源极连接T9的漏极,T1的漏极连接T3的栅极,T3的源极连接T13的漏极,T3的漏极连接OUT,T2的栅极连接CLK,T2的源极连接CTRL,T2的漏极连接T13的栅极、T6的栅极以及T15的漏极和C3的一端,T13的源极连接T11的漏极和T15的源极,T15的漏极还连接T4的基极,T4的漏极连接T5的源极,T4的源极连接S1的一端和T6的漏极,S1的另一端连接T15的漏极,T6的源极连接电容C2的一端和T16的漏极以及T18的源极,C2的另一端连接OUT,T18的栅极连接T13的栅极和T2的漏极以及T5的栅极,T9的源极连接T7的漏极,T7的源极连接C3的另一端,T7的源极还连接Vin、T8的源极以及C4的一端,T7的栅极连接T8的栅极,T8的漏极连接T10的源极,C4的另一端连接T10的漏极以及T17的源极,T17的栅极连接CLK,T17的漏极接地,T12的栅极连接T17的源极,T11的栅极连接T1的漏极,T12的漏极连接T14的源极和T16的源极,T14的栅极和漏极连接T10的栅极,T9的栅极连接T13的栅极,T14的栅极连接T18的漏极,T15的栅极连接T16的栅极,T7的栅极连接T15的栅极。
进一步地,对于任一个智能设备,所述步骤(4)包括:
所述中控设备计算所述工作状态的上传速率与温度信息的上传速率之间的差值,当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时,确定与该差值相关联的智能设备存在故障
(401)设中控设备在T1时间内接收到的来自某智能设备的第一通信单元的数据量为M1,则对于该智能设备的工作状态的上传速率V工=M1/T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思唯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思唯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130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安全性燃油泵总成
- 下一篇:一种汽车空滤吸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