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设备远程状态自动报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13061.0 | 申请日: | 2016-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7690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廖望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思唯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5/02 | 分类号: | G05B1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40 | 代理人: | 郭霞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设备 远程 状态 自动 报告 方法 | ||
1.一种智能设备远程状态自动报告方法,所述智能设备用于具有中控设备的智能家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设备包括温度检测单元、温度分析单元、工作状态采集单元、第一通信单元和第二通信单元,所述方法包括:
(1)通过所述工作状态采集单元采集智能设备的工作状态,并通过所述第一通信单元把所述工作状态发送给智能家居系统的中控设备;
(2)通过温度检测单元采集智能设备的温度信息,并通过所述第二通信单元把所述温度信息发送给所述中控设备;
(3)所述中控设备在接收所述工作状态和所述温度信息时,针对各个智能设备分别计算所述工作状态的上传速率和所述温度信息的上传速率;
(4)根据所述中控设备计算所述工作状态的上传速率与温度信息的上传速率之间的差值,确定与该差值相关联的智能设备存在故障;
(5)根据步骤(4)确定的故障发出故障警告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单元与第二通信单元采用相同的硬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任一台智能设备而言,所述工作状态包括来自智能设备的电源部件的输出电压,还包括来自智能设备至少一个模块或器件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信息包括智能设备内部电路板的至少一个位置的温度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信息包括智能设备内部电路板的多个位置的温度分布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信息通过柔性感温单元获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感温单元包括多个感温电路构成的阵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电路包括晶体管T1-T18、温度传感器S1和电容C2-C4,其中:晶体管T1的栅极连接CLK,源极连接T9的漏极,T1的漏极连接T3的栅极,T3的源极连接T13的漏极,T3的漏极连接OUT,T2的栅极连接CLK,T2的源极连接CTRL,T2的漏极连接T13的栅极、T6的栅极以及T15的漏极和C3的一端,T13的源极连接T11的漏极和T15的源极,T15的漏极还连接T4的基极,T4的漏极连接T5的源极,T4的源极连接S1的一端和T6的漏极,S1的另一端连接T15的漏极,T6的源极连接电容C2的一端和T16的漏极以及T18的源极,C2的另一端连接OUT,T18的栅极连接T13的栅极和T2的漏极以及T5的栅极,T9的源极连接T7的漏极,T7的源极连接C3的另一端,T7的源极还连接Vin、T8的源极以及C4的一端,T7的栅极连接T8的栅极,T8的漏极连接T10的源极,C4的另一端连接T10的漏极以及T17的源极,T17的栅极连接CLK,T17的漏极接地,T12的栅极连接T17的源极,T11的栅极连接T1的漏极,T12的漏极连接T14的源极和T16的源极,T14的栅极和漏极连接T10的栅极,T9的栅极连接T13的栅极,T14的栅极连接T18的漏极,T15的栅极连接T16的栅极,T7的栅极连接T15的栅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任一个智能设备,所述步骤(4)包括:所述中控设备计算所述工作状态的上传速率与温度信息的上传速率之间的差值,当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时,确定与该差值相关联的智能设备存在故障
(401)设中控设备在T1时间内接收到的来自某智能设备的第一通信单元的数据量为M1,则对于该智能设备的工作状态的上传速率V工=M1/T1;
(402)设中控设备在T1时间内接收到的来自所述某智能设备的第二通信单元的数据量为M2,则对于该智能设备的温度信息的上传速率V温=M2/T1;
(403)在T1时间之后的另一个T2时间内,设中控设备在T2时间内接收到的来自所述某智能设备的第一通信单元的数据量为M’1,则对于该智能设备的工作状态的上传速率V’工=M’1/T2;
(404)设中控设备在T2时间内接收到的来自所述某智能设备的第二通信单元的数据量为M2,则对于该智能设备的温度信息的上传速率V’温=M’2/T2;
(405)计算第一上传速率差D1=(1/2)*((V工+V’工)-(V温+V’温));
(406)根据T1时间和T2时间内分别收到的温度信息,确定所述某智能设备可能出现故障的部件,并根据预先确定的该智能设备的调控指令集确定与该可能出现故障的部件有关的第一调控指令;
(407)通过第一通信单元向所述某智能设备发送当前被确定的调控指令;
(408)设中控设备在T3时间内接收到的来自某智能设备的第一通信单元的数据量为M3,则对于该智能设备的工作状态的上传速率V”工=M3/T3;
(409)设中控设备在T3时间内接收到的来自所述某智能设备的第二通信单元的数据量为M4,则对于该智能设备的温度信息的上传速率V”温=M4/T3;
(410)在T3时间之后的另一个T4时间内,设中控设备在T2时间内接收到的来自所述某智能设备的第一通信单元的数据量为M’3,则对于该智能设备的工作状态的上传速率V”’工=M’3/T4;
(411)设中控设备在T4时间内接收到的来自所述某智能设备的第二通信单元的数据量为M’4,则对于该智能设备的温度信息的上传速率V”’温=M’4/T4;
(412)计算第二上传速率差D2=(1/2)*((V”工+V”’工)-(V”温+V”’温));
(413)比较D1和D2之间的差值,当该差值小于预设阈值时,确定与第一调控指令相对应的所述某智能设备的部件出现故障;否则,根据预先确定的该智能设备的调控指令集确定与该可能出现故障的部件有关的、不同于第一调控指令的第二调控指令,并重复步骤(407)到步骤(413),直到确定与某调控指令相对应的所述某智能设备的部件出现故障为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思唯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思唯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1306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安全性燃油泵总成
- 下一篇:一种汽车空滤吸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