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门铰链以及具有其的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06122.0 | 申请日: | 2016-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486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4 |
发明(设计)人: | 李宁;王刚;吕高峰;叶文周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D3/02 | 分类号: | E05D3/02;E05D5/02;E05D1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门 铰链 以及 具有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门铰链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车门与车身之间通过铰链进行枢转连接,车门的限位通过拉杆式车门限位器实现,拉杆式车门限位器具有拉杆以及控制盒,拉杆与控制盒配合以实现车门在预设打开角度时的锁止。已有的车门限位器存在如下缺点:
1)车门限位器占用空间较大,影响车门系统内部其他附件的布置。
2)开门时车门限位器的拉杆裸露在外,容易沾染灰尘和泥水,容易造成车门限位器的拉杆刮伤。
3)车门限位器与铰链需分别制作,装配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既能实现车门与车身的枢转连接、又能实现车门的限位的车门铰链。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具有该车门铰链的车辆。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门铰链,包括:车门连接件,所述车门连接件上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车门限位套,所述车门限位套的内壁具有多个沿周向分布的限位槽;车身连接件,所述车身连接件上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销轴;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销轴外;刚性固定套,所述刚性固定套设于所述弹性件外,所述刚性固定套具有沿所述刚性固定套的径向延伸的导向通孔;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穿过所述导向通孔,所述限位件的内端止抵在所述弹性件上,所述车门限位套可转动地在多个锁止位置之间切换,在所述锁止位置时所述限位件的外端止抵在所述车门限位套的限位槽内。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门铰链既能实现车门与车身的枢转连接、又能实现车门的限位。
可选地,所述限位件的个数为多个且沿所述刚性套的周向均布,每个限位件被构造成与多个限位槽先后对应,所述车门限位套转动至某一锁止位置时每个限位件与相应的限位槽相适配。
可选地,所述锁止位置的个数为3个,所述车门限位套在相邻两个锁止位置之间切换 时转动的角度相等。
可选地,所述车门限位套在相邻两个锁止位置之间切换时转动的角度为30度。
可选地,所述弹性件形成为弹性套,所述销轴、所述弹性件、所述刚性固定套依次外套且相邻两者之间转动锁止。
可选地,所述销轴上设有第一防转部,所述弹性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防转部相适配的第二防转部,所述第一防转部形成为平面、弧面或花键齿。
可选地,所述弹性件形成为弹簧,所述销轴或所述刚性固定套上设有弹簧安装座,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弹簧安装座内且将所述限位件常止抵在所述车门限位套上。
可选地,所述限位槽的横截面大体为半圆形,所述限位槽为条形槽且沿所述车门限位套的轴向延伸。
可选地,所述车门连接件包括:U形连接段,所述U形连接段内限定出容纳槽,所述车门限位套位于所述容纳槽内且所述车门限位套的两端分别与所述U形连接段的两侧壁固定连接;以及第一安装耳和第二安装耳,所述第一安装耳和所述第二安装耳分别与所述U形连接段的两个自由端相连接。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车身;车门;以及所述的车门铰链,所述车身连接件与所述车身固定连接,所述车门连接件与所述车门固定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门铰链的示意图。
图2是沿图1中线A-A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门铰链的销轴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门铰链的车门限位套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门铰链的刚性固定套安装在销轴上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门铰链的限位件、弹性件的安装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门铰链的车门限位套安装后的局部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门铰链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
车门铰链100,
车门连接件10,
车门限位套20,限位槽21,
车身连接件30,U形连接段31,第一安装耳32,第二安装耳33,
销轴40,第一防转部41,
弹性件50,第二防转部51,
刚性固定套60,导向通孔61,
限位件70,限位件的内端71,限位件的外端7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061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