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合成气甲烷化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03122.5 | 申请日: | 2016-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4406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发明(设计)人: | 孙晓丹;张舒冬;刘继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J23/755 | 分类号: | B01J23/755;B01J23/83;B01J23/78;C07C1/04;C07C9/04;C10L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成气 甲烷 催化剂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合成气甲烷化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催化剂包括活性组分、第一助剂、第二助剂和载体,所述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制备催化剂前体A,然后对催化剂前体A进行还原处理,将助剂前驱体溶于水中与糠醛水溶液混合均匀,然后与催化剂前体A一起加入到高压反应釜中,加入溶液C后进行反应,得到的固液混合物处理分离后过滤所得固体样品再经干燥、焙烧处理后,得到催化剂。本方法制备的催化剂反应活性高,既降低了金属用量,又提高了甲烷的选择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合成气甲烷化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合成气甲烷化负载型镍基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甲烷化是指CO/CO2与H2在一定的温度、压力及催化剂作用下,生成CH4的过程,目前,这一反应广泛应用于合成氨或制氢过程中微量碳的脱除、焦炉煤气甲烷化、煤制天然气等工艺之中。甲烷化是一种重要的催化技术,特别是在燃料应用领域,可以用来提高燃气热值,允许焦炉煤气、煤炭或生物质到天然气的转化。近年来,随着我国煤制代用天然气产业的快速发展,作为核心技术之一的甲烷化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中国是一个“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利用丰富的煤炭资源,通过煤基合成气的甲烷化生产天然气在高油价时代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对解决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问题,缓解中国油气资源短缺的现状,维护能源安全,实现CO2减排、保护环境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从公开报道的基础研究结果和有关资料可知,对于合成气甲烷化制天然气反应,Ni基催化剂(高Ni含量,20%~70%)为主流催化剂;Fe基催化剂易积炭失活;Co基催化剂耐受性强,但选择性差;Ru基催化剂活性高于Ni基催化剂,但其成本高;采用的助剂或载体材料有氧化铝、氧化钛、氧化硅、氧化铈、氧化镧、氧化锆、氧化钙、氧化镁等。总之,对煤制天然气工业催化剂的要求主要是:低温、高效(即反应温度低,原料气的氢碳比范围宽,CO和CO2的加氢转化率高,CH4的选择性高),稳定性好(即耐磨,耐温,抗积炭,抗中毒),使用寿命长、成本低。要达到这些要求,催化剂的组成配方和制备工艺技术的合理选择是关键。
中国专利CN1043639A公开的甲烷化催化剂以Al2O3为载体,镍为活性组分,以稀土金属,或碱土金属,或碱金属为助剂。美国专利US3933883公开的甲烷化催化剂以高纯γ-Al2O3为载体,负载活性组分氧化镍和氧化钴。中国专利CN1043449A公开的甲烷化催化剂,镍为活性组分,稀土金属和镁为助催化剂,其余为氧化铝。
虽然上述专利方法制得的催化剂均获得了较好的合成气甲烷化反应性能,但由于该反应是一个快速反应(这种快速反应一般是处于传质控制的条件下进行的),反应物在到达催化剂外表面的同时反应即已完成,因而催化剂的内表面对目标反应贡献不大,这就造成了载体孔道内较低的金属利用率,增加了催化剂的制备成本。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合成气甲烷化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制备的催化剂具有成本低廉、金属组分利用率高以及选择性好的特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合成气甲烷化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催化剂包括活性组分、第一助剂、第二助剂和载体,活性组分为Ni,第一助剂为Cu,第二助剂为Ca、Mg、Zr、Ce或La中的一种或几种,载体为氧化铝、氧化硅中的任一种;以催化剂中各元素质量占催化剂质量的百分比为基准,活性组分的含量为10wt%~30wt%,优选15wt%~25wt%,第一助剂的含量为1wt%~3wt%,第二助剂的含量为1wt%~3wt%,余量为载体;所述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0312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