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排气热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66007.6 | 申请日: | 2015-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0254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30 |
发明(设计)人: | 浅井竜司;小林新;大上裕久 | 申请(专利权)人: | 双叶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1N5/02 | 分类号: | F01N5/02;F01N13/08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薛琦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气 回收 装置 | ||
一种排气热回收装置,具备:排气管、壳体部件、热交换部、流入部、阀、产生驱动阀的驱动力的驱动部、以及将由驱动部产生的驱动力传递给阀的传递部。驱动部具备膨胀部和直线运动部,若输入来自外部的电信号则膨胀部会膨胀,直线运动部随着膨胀部的膨胀而延伸。
本国际申请要求2014年12月3日在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发明专利申请第2014-244981号的优先权,所述日本发明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而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排气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有将来自内燃机的排气作为高温流体,并将内燃机的冷却水作为低温流体而进行热交换,从而回收排气热的排气热回收装置(参照专利文献1)。
这种排气热回收装置具备排气管、壳体部件、热交换部、排气流入部、阀、以及驱动部。排气管将来自内燃机的排气导向下游侧。壳体部件是筒形部件,且覆盖排气管的在径向上的外侧。热交换部将排气作为高温流体,将内燃机的冷却水作为低温流体而进行热交换。排气流入部具有从排气管到热交换部的排气流路。阀配置于在排气管的排气的流路中与流入部相比靠下游侧的位置。
驱动部产生驱动阀所需的驱动力。可以考虑使用通过内燃机的压力而产生驱动力的负压致动器作为该驱动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第2014-34963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负压致动器中存在如下问题,即,为了产生驱动阀所需的驱动力,需要增加该负压致动器的孔径(内径),从而使致动器所占据的体积,进而使排气热回收装置所占据的体积变大。
为了解决该问题,作为排气热回收装置的驱动部,可以考虑使用基于水温而动作的热致动器。热致动器至少具备管道、热致动部、以及活塞,在该管道内流动有内燃机的冷却液,该热致动部设置在管道路径上,并且该热致动部具有随着冷却液的液体温度上升而膨胀的蜡,该活塞随着蜡的膨胀而延伸。
在这样的热致动器中,需要使内燃机的冷却液在该热致动器内部流动,从而存在该冷却液泄漏的可能性。
此外,由于活塞基于冷却液的液体温度而延伸,所以存在当冷却液的液体温度未达到使蜡开始膨胀的温度时,热致动器无法驱动阀的问题。即,当使用水温热致动器作为排气热回收装置的驱动部时,难以在规定的时刻驱动阀。
换言之,根据现有技术,有可能难以在能够抑制排气热回收装置所占据的体积变大,并且能够减少冷却液泄漏的同时,还能够在规定的时刻驱动阀。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抑制排气热回收装置所占据的体积变大,并且减少冷却液泄漏的同时,还能够在规定的时刻驱动阀的技术。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涉及具备排气管、壳体部件、热交换部、流入部、阀、驱动部、以及传递部的排气热回收装置。
排气管形成为筒形,且将来自内燃机的排气导向下游侧。壳体部件覆盖排气管外侧。热交换部具有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配置在排气管和壳体部件之间,并且在作为高温流体的排气和流动于该热交换器内部的低温流体之间进行热交换。
而且,流入部具有供排气从排气管流入热交换部的流入路径。阀配置于在排气管的排气流路中与流入部相比靠下游侧的位置,且对排气管进行开闭。驱动部产生驱动阀的驱动力。传递部将由驱动部产生的驱动力传递给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双叶产业株式会社,未经双叶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660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木质碳化花盆(花箱木槽五)
- 下一篇:拼装地板(十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