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新型缓冲限位机构的转向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1114440.6 | 申请日: | 2015-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396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唐国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恩斯克转向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3/12 | 分类号: | B62D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新型 缓冲 限位 机构 转向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向器领域技术,尤其是一种具有新型缓冲限位机构的转向器。
背景技术
由于转向器长期使用工作,且当转向器急转向用力过大或转动至左右最大角度时,球头限位体座与金属壳体产生瞬间猛烈冲击,从而使转向器内的限位机构变形或失效,导致不安全因素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新型缓冲限位机构的转向器,其能有效提高转向器的使用寿命及安全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新型缓冲限位机构的转向器,包括有转向壳体、扇形转向齿轮、转向轴、转向齿轮轴和安装在转向壳体内的转向螺母,转向螺母与转向轴连接,所述转向轴上设有缓冲限位机构,该限位机构包括有外壳体、齿条和球头限位体座,齿条位于外壳体内,所述球头限位体座与齿条连接,该球头限位体座与齿条连接处设有弹性垫圈,该弹性垫圈朝齿条方向设有横截面为椭圆形的橡胶圈,所述外壳体与齿条之间设置有金属限位块,该金属限位块与橡胶圈相适配。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金属限位块为独立单体固装于外壳体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金属限位块为外壳体内壁面一体延伸出的限位块。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横截面为椭圆形的橡胶圈,其横截面的椭圆短半径与椭圆长半径之比为1:2.3。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金属限位块与齿条之间设置有一间隙。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的转向器中设置了新型缓冲限位机构,其结合了弹性垫圈与橡胶圈的功能,在与金属限位块碰撞时,能够有效降低碰撞力度,从而保证其限位效果的同时能够有效提高转向器的安全性能和缓冲性能,并通过对橡胶圈的椭圆形设计,并使用其横截面的椭圆短半径与椭圆长半径之比为1:2.3的优化设计,在强烈碰撞时产生的弹性形变能够有效吸收并缓冲,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中转向器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中橡胶圈与金属限位块分离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中橡胶圈与金属限位块抵靠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缓冲限位机构
11、外壳体12、齿条
13、球头限位体座14、弹性垫圈
15、橡胶圈16、金属限位块
17、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其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一种具有新型缓冲限位机构的转向器,包括有转向壳体、扇形转向齿轮、转向轴、转向齿轮轴和安装在转向壳体内的转向螺母,转向螺母与转向轴连接,本实用新型所述转向壳体、扇形转向齿轮、转向轴、转向齿轮轴和安装在转向壳体内的转向螺母为现有常规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其中,该转向轴上设有缓冲限位机构10,该限位机构10包括有外壳体11、齿条12和球头限位体座13,该齿条12位于外壳体11内,该球头限位体座13与齿条12连接,该球头限位体座13与齿条12连接处设有弹性垫圈14,该弹性垫圈14朝齿条12方向设有横截面为椭圆形的橡胶圈15,该横截面为椭圆形的橡胶圈,其横截面的椭圆短半径与椭圆长半径之比为1:2.3。
该外壳体11与齿条12之间设置有金属限位块16,该金属限位块16与橡胶圈15相适配。该金属限位块16为外壳体内壁面一体延伸出的限位块;能够有效提升金属限位块16的使用寿命和转向器的安全性能;该金属限位块16与齿条12之间设置有一间隙17。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转向器中设置了新型缓冲限位机构,其结合了弹性垫圈与橡胶圈的功能,在与金属限位块碰撞时,能够有效降低碰撞力度,从而保证其限位效果的同时能够有效提高转向器的安全性能和缓冲性能,并通过对橡胶圈的椭圆形设计,并使用其横截面的椭圆短半径与椭圆长半径之比为1:2.3的优化设计,在强烈碰撞时产生的弹性形变能够有效吸收并缓冲,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以上该,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和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恩斯克转向器有限公司,未经东莞恩斯克转向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144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推杆式复合转向系统
- 下一篇:一种酒精电磁感应汽车方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