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压紧载荷可检测密封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521106498.6 | 申请日: | 2015-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626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马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宝骅机械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26 | 分类号: | G01M3/26;F16J15/06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仇波 |
地址: | 215415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紧 载荷 检测 密封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密封组件,具体涉及一种压紧载荷可检测密封组件。
背景技术
用于核电、石油化工等领域的重要设备及有放射性、有毒有害、高危化学品密封场合的密封产品,其密封泄漏要求非常严格。如何控制密封泄漏已成为目前工业领域的重要议题。现有技术中,虽然目前有密封产品可实现对密封点进行现场检测,但必须由人员到达密封现场才能进行泄漏情况检测,而且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往往是不具备随时检测的条件,只能在现场环境可达到人员进入的条件时方可进行检测,特别是在有毒有害的高危化学物品场合,检测难度就更大,并且对检测人员的人身安全也造成一定的风险。而且,在这种不能连续检测的情况下,检测存在盲区,有可能在不具备检测条件时恰巧发生大的泄漏,而使泄漏介质扩散而引起安全事故的几率增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了一种压紧载荷可检测密封组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压紧载荷可检测密封组件,它安装在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之间,包括环本体、设于所述环本体上的主密封环,所述环本体包括内环和外环;所述主密封环设于内环与外环之间,且其在所述环本体的轴向两端面上均具有密封结构;它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内环或/和所述外环内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贯穿所述内环或/和所述外环且分别与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第二法兰相接触。
优化地,它还包括分别设于所述环本体的轴向两端面上的泄漏收集密封环,所述泄漏收集密封环位于所述主密封环的径向外侧或内侧;位于所述主密封环和所述泄漏收集密封环之间的环本体内还开设有与所述环本体的轴向两端面相通的引漏孔,所述环本体内还开设有与所述引漏孔相连通的导流管。
进一步地,它还包括与所述导流管相连通的连接管以及分别设于所述外环轴向两端面上且与所述引漏孔相连通的引漏槽。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另一端连接有泄漏感知传感器。
进一步地,它还包括分别与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所述泄漏感知传感器相连接的控制分析机构。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压紧载荷可检测密封组件,通过在内环或/和外环内设置压力传感器,它们贯穿内环或/和外环并且分别与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相接触,这样能够利用压力传感器有效测量密封组件受到的压紧载荷,从而为准确判断是否有介质泄漏提供参考依据。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压紧载荷可检测密封组件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压紧载荷可检测密封组件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压紧载荷可检测密封组件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压紧载荷可检测密封组件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压紧载荷可检测密封组件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状态图;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压紧载荷可检测密封组件第六实施例的结构状态图;
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压紧载荷可检测密封组件第五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
附图8为本实用新型压紧载荷可检测密封组件第七实施例的结构状态图;
附图9为本实用新型压紧载荷可检测密封组件第八实施例的结构状态图;
附图10为本实用新型压紧载荷可检测密封组件第九实施例的结构状态图;
附图11为本实用新型压紧载荷可检测密封组件第九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
其中,100、密封组件;1、环本体;11、内环;12、外环;2、主密封环;3、泄漏收集密封环;4、压力传感器;5、引漏孔;6、导流管;7、连接管;8、泄漏感知传感器;9、引漏槽;200、第一法兰;300、第二法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11所示的密封面位移可检测密封组件100,它安装在第一法兰200和第二法300之间,主要包括环本体1、主密封环2和压力传感器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宝骅机械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宝骅机械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064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