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铁路工程车防倾覆双重安全保护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43461.3 | 申请日: | 2015-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030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段晓;张佳福;杨小凡;王菲菲;史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F9/00 | 分类号: | B61F9/00;B60S9/10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黎明 |
地址: | 250022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铁路 工程车 倾覆 双重 安全 保护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保护系统,尤其涉及一种铁路工程车防倾覆安 全保护系统及方法,属于轨道交通行业制造与维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轨道交通行业发展迅猛,轨道工程车辆种类增加,其中包括起重类 和高空作业工程车辆。目前,这两种车辆在作业时存在倾覆和脱轨风险,为 轨道车辆设计和使用带来困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 铁路工程车防倾覆双重安全保护系统。
为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铁路工程车防倾覆双重安 全保护系统,包括液压支腿、液压动力系统、液压控制系统和检测系统,所 述液压支腿包括液压缸体和车体安装座,所述液压支腿通过车体安装座采用 卡箍式安装在车体上,液压缸体的下方设有垫块;所述液压动力系统悬挂在 车体下方,液压动力系统通过管路与液压缸体连接、为液压支腿提供动力; 所述检测系统包括测距传感器和行程开关,测距传感器安装在位于钢轨正上 方的车体上,用于检测车体与钢轨的距离,为液压支腿抬升车辆高度提供数 据,行程开关安装在液压支腿的车体安装座上、位于液压缸法兰座与车体安 装座之间,用于检测液压支腿与车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所述液压控制系统安 装在液压支腿附近的车体上方,所述液压动力系统和检测系统均与液压控制 系统连接。
所述液压动力系统包括主动力系统、副动力系统和吊架,所述主动力系 统包括电机和泵站,为整个液压系统正常作业时的动力源,副动力系统亦包 括电机和泵站,为备用系统;所述吊架通过焊接连接在车体的大横梁之上, 液压动力系统通过吊架悬挂于车体下方。
所述液压控制系统安装在控制箱内,控制箱通过焊接在车体上的控制箱 安装座固定在车体上。
所述检测系统包括初始检测和过程检测两个检测过程,所述初始检测即 初始位置压力检测,包括根据车辆自身重量及各种轨道情况设定液压支腿的 压力值来实现液压支腿压实垫板或轨道板,当液压系统达到设定值后,液压 支腿进入保压状态;所述过程检测是高空作业机具在工作过程中实时检测, 依靠行程开关检测支腿是否压实。
所述液压控制系统包括程序防护和机械防护两套控制方式,所述程序防 护是通过安装在钢轨上方的测距传感器测量出车体到钢轨轨面距离,通过程 序计算出需要顶起车体的距离作为最大顶升高度,作为本次作业时液压支腿 抬起车体高度的最大值;所述机械防护是通过设定液压支腿的机械极限行程, 保证在液压支腿伸出到极限行程时,车辆转向架的轮缘处于钢轨的上平面以 下,防止脱轨。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设有两种检测方式,初始位置压力检测通过设定 支腿液压系统的压力值来实现液压支腿压实垫板或轨道板,避免人为调整垫 板的繁琐工作,过程检测是在高空作业机具作业过程中实时检测,保证支腿 始终处于压实状态,保证系统安全;本实用新型设有两套安全防护措施,机 械安全防护通过设定支腿的极限行程,保证在支腿伸出到极限行程时,车辆 转向架的轮缘处于钢轨上平面以下,防止脱轨,通过程序防护通过安装在钢 轨上方的测距传感器测出钢轨与车体间的距离,通过程序计算出需要顶起车 体的距离作为最大顶升高度,作为本次作业时支腿的行程。本实用新型结构 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安全可靠,适合不同的轨道 状况,有效避免轨道车辆脱轨和倾覆,可用于轨道高空作业、起重作业车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液压支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液压动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测距传感器的安装示意图。
图中:1液压支腿、11液压缸体、12环形卡箍、13车体安装座、14液压 缸法兰座、15垫块、2高空作业机具、3液压动力系统、31吊架、32主动力 系统、33副动力系统、4液压控制系统、5检测系统、51测距传感器、52行 程开关、6车体、7钢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具体描述。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济南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434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