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浇筑式导电沥青混凝土融冰化雪路面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24441.1 | 申请日: | 2015-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760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郑少鹏;程志豪;房锐;李亚军;侯荣国;刘永才;陈亮亮;黎晓;周沛延;张莹莹;陈华斌;权磊;李思李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01C11/26 | 分类号: | E01C11/26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00 | 代理人: | 金耀生;于洪 |
地址: | 650051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浇筑 导电 沥青 混凝土 融冰化雪 路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交通运输工程中公路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浇筑式导电沥 青混凝土融冰化雪路面。
背景技术
在路面结构中铺设导电沥青混凝土层,通过电加热的方式将路面加热到零摄氏度 以上,达到融冰化雪的效果,以保证路面的行车安全。现阶段路面结构中导电沥青混凝土采 用碾压方式进行施工,由于压路机的搓揉碾压极易导致导电模块的损坏,尤其是电极的破 坏,使得路面结构中导电沥青混凝土的导电功能丧失,无法实现加热路面融冰化雪的目的。 因此,为了避免在路面碾压过程中致使导电沥青混凝土的损坏,亟需研发一种新型的融冰 化雪路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阶段压路机碾压对导电沥青混凝土电极模块造 成的损坏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浇筑式导电沥青混凝土融冰化雪路面,该路面避免常规碾 压式施工方法对导电沥青混凝土的破坏,尤其是电极的破坏,从而有效保护导电模块的完 整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浇筑式导电沥青混凝土融冰化雪路面,从下到上包括下承层、中间层和绝缘 密实沥青混凝土罩面层;
所述的中间层包括绝缘防水粘结层、绝缘密实沥青混凝土填充体、绝缘防水粘结 边缘层和多个导电模块,每个导电模块外均包裹有绝缘防水粘结层;所述的中间层行车道 方向的两侧边缘为一层绝缘防水粘结边缘层,绝缘防水粘结层和绝缘防水粘结边缘层之间 填充有绝缘密实沥青混凝土填充体;
所述的导电模块包括浇筑式导电沥青混凝土体和电极模块板,浇筑式导电沥青混 凝土体行车道方向的两侧各立有一块电极模块板,电极模块板通过电源线与电源相连。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的电极模块板的厚度为3-5mm。
进一步,优选的是相邻两块导电模块之间的距离为18-22cm。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的导电模块的高度为5cm。
进一步,优选的是导电模块距离路面行车道方向的两侧边缘的距离均不少于9cm。
上述浇筑式导电沥青混凝土融冰化雪路面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按照常规方法做好下承层,对下承层表面进行清扫处理至干净无杂物; 接着在下承层表面沿行车道方向铺设导电模块下面的绝缘防水粘结层;然后在已铺设好的 绝缘防水粘结层平行于行车道方向的两边立装纵向浇筑模板,另外两边立装横向浇筑模板 (另外两边指的是横穿行车道的方向);所述的纵向浇筑模板平行于行车道方向,且与行车 道方向边缘的距离均是9-11cm;再将电极模块板固定在纵向浇筑模板的远离行车道边缘的 侧面,且所述的电极模块板必须固定在已经铺设好的绝缘防水粘结层上,最后将电极模块 板与电源线相连;
步骤(2),将拌合好的导电沥青混凝土浇筑到横向浇筑模板与纵向浇筑模板形成 的空间中,即完成导电模块的铺筑,铺筑完成后,拆除纵向浇筑模板和横向浇筑模板,然后 在导电模块的四周和上表面做绝缘防水粘结层,在道路两侧边缘同时做绝缘防水粘结边缘 层,待养护完成后,使用绝缘的易密实沥青混凝土填充中间层的剩余的空间,即形成绝缘密 实沥青混凝土填充体;
步骤(3),在中间层上使用绝缘的易密实沥青混凝土铺设绝缘密实沥青混凝土罩 面层,并采用合适的机具进行密实;分模块整理电源线,将其布置在合适的位置,做好防水 处理和警示标牌以防止被破坏和触电事故。
进一步,优选的是纵向浇筑模板与行车道方向边缘的距离均是10cm。
进一步,优选的是纵向浇筑模板、横向浇筑模板和电极模块板的高度相同;电极模 块板的宽度与两块横向浇筑模板的距离相同。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纵向为行车道方向;横向为横穿行车道的方向,即通常的人 行横道方向。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路面避免常规碾压式施工方法对导电沥青混凝土的破坏,尤其是电极 的破坏,从而有效保护导电模块的完整性。本实用新型路面的使用寿命为碾压式施工方法 铺筑的路面寿命的1.5-1.8倍。
本实用新型路面可直接通过加热浇筑式导电沥青混凝土体,以达到融化冰雪的目 的;同时通过绝缘密实沥青混凝土填充体的填充及绝缘密实沥青混凝土罩面层的覆盖,可 有效的减少导电沥青混凝土体充电发热时热量的大量损失,热传导效率提高了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未经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2444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