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非固体电解质钽电解电容器阳极引线焊接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18541.3 | 申请日: | 2015-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591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发明(设计)人: | 李康;杨洪;谢千;石洪富;朱文娟;李传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振华(集团)新云电子元器件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13/00 | 分类号: | H01G13/00;H01G9/008 |
代理公司: | 贵阳派腾阳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2110 | 代理人: | 管宝伟 |
地址: | 550018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体 电解质 电解电容器 阳极 引线 焊接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容器设计与制造领域,具体涉及非固体电解质 钽电解电容器阳极引线焊接夹具。
背景技术
传统非固体电解质钽电容器阳极引线采用高温火焰烧融的形式, 现研究的新结构的非固体电解质钽电容器,由于其结构的差异,其阳 极引线的点焊与传统非固体电解质钽电容器的阳极点焊工艺有所区 别,新结构的非固体电解质钽电容器阳极引线必须采用电阻熔焊。传 统非固体电解质钽电容器的阳极焊接不能满足该新结构非固体电解 质钽电容器阳极引线的点焊要求,因而需要针对新结构的非固体电解 质钽电容器设计新的焊接夹具,以快速高效的将阳极引线点焊在新结 构的非固体电解质钽电容器上。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非固体电解质钽电 解电容器阳极引线焊接夹具,可以快速高效的将阳极引线点焊在产品 上,且焊接牢固,满足使用。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一种非固体电解质钽电解电容器阳极引线焊接夹具,包括定位 座、电极棒、进气孔、定位槽以及阳极引线孔,定位座的中间设置有 电极棒,定位座的上端面开有定位槽,进气孔设置在定位槽中,电极 棒中间开有阳极引线孔。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在定位座侧面的松紧螺钉。
更优选地,所述松紧螺钉穿过定位座将电极棒固定定位座上,通 过松紧螺钉的设置可以方便电极棒的安装和拆卸。
优选地,所述进气孔与阳极引线孔的顶端齐平。
优选地,所述定位槽截面的形状为倒“凸”形。
优选地,所述定位槽底端为圆柱形。
优选地,所述电极棒为圆柱形。
优选地,所述电极棒的直径与定位槽底端的直径相等。
优选地,所述电极棒为导电材料制成,用于连接负极。
所述定位座与定位槽用于定位需点焊阳极引线的正极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解决现有的非固体电解质钽电容器 阳极引线点焊工艺不满足新结构非固体电解质钽电容器阳极引线点 焊需求的技术难题,且该阳极引线点焊的操作方便、效率高、焊接效 果好,可用于引线的弯折试验、拉力试验、扭曲试验等相关实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中:1-定位座,2-电极棒,3-进气孔,4-定位孔,5-松紧螺钉, 6-阳极引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方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 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仅仅是对该实用新型的举例说明, 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实施例中未作具体说明的步骤均是已有技 术,在此不做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非固体电解质钽电解电容器阳极引线焊接 夹具,包括定位座1、电极棒2、松紧螺钉5、定位孔4、进气孔3、阳 极引线孔6,所述定位座1的上端面开有定位槽4,定位槽4截面的形状 为倒“凸”形,且其底端为圆柱形;定位座1中间固定有电极棒2,电 极棒2为圆柱形,电极棒2的直径与定位槽4底端的直径相等,以方便 焊接时的操作,电极棒2为导电材料制成,用于连接负极,电极棒2 与定位座1紧密相连;电极棒2中间开有用于定位阳极引线的阳极引线 孔6;所述松紧螺钉5穿入定位座侧面并用于固定电极棒2,通过松紧 螺钉5的的调节可以方便电极棒2的安装和拆卸,所述进气孔3安装在 定位槽4中,进气孔3中心与阳极引线孔顶端面齐平。
所述定位座1与定位槽4用于定位需点焊阳极引线的正极片。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将电极棒2与负极连接并紧固,将阳极引线 装入阳极引线孔6内,将需要点焊阳极引线的产品放入定位槽4内,下 放阳极,压紧需要点焊阳极引线的产品,通过进气孔3吹入保护气体, 将正负极通电,正负极断开,将正极抬起,取出焊接有阳极引线的产 品,完成阳极引线点焊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振华(集团)新云电子元器件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振华(集团)新云电子元器件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185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