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风洞自由飞试验的体感式操作仪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05940.6 | 申请日: | 2015-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397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峰;王瑶;李立;黄丽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哈尔滨空气动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5D1/08 | 分类号: | G05D1/08;G01M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风洞 自由 试验 体感式 操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风洞自由飞试验的体感式操作仪。
背景技术
风洞自由飞试验是一种特殊的风洞试验技术,该试验主要研究飞机在风洞流场中 自由飞行状态下的运动形态及运动轨迹,经过理论分析,识别试验模型气动力的相关参数 及解析式。该试验也是研究飞机大迎角状态下的极限运动情况下的飞行力学、空气动力学 及其他重要飞行问题的试验手段。
自由飞试验难度系数很大,由于没有支撑机构,模型的姿态变化主要通过舵面变 化产生的气动力产生,舵面与模型姿态变化是一个多变量输入输出系统,根据实际测量和 理论计算的数学模型设计合适的控制率,再通过实际经验修改控制参数,一般可以实现操 作机构的稳定控制,但是在快速反应和大迎角条件下,操作员的控制和反应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说自由飞试验是一种理论与操作相结合的试验,现场操作与理论计算同等重要。目前 能够实现自由飞试验的风洞极少,除了场地限制外,技术水平也是一个屏障。现有的试验系 统,均采用多个操作员系统工作,在进行复杂姿态变化试验时,协同配合难度极大,由于气 动力的高度耦合,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状况,而每个操作手只负责自己的控制量,其他 操作手若不能紧密配合,会导致试验失败。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操作方式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风洞自由飞试验提供一种 应用于风洞自由飞试验的体感式操作仪,可供一个操作手就能完成模型控制的试验操作。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如下:一种应用于风洞自由飞试验的体感式操作仪,包括摄像机、 加速度计、六自由度运动椅、成像眼镜和主控计算机,摄像机、加速度计、六自由度运动椅、 成像眼镜分别和主控计算机电信号连接,风洞自由飞试验的模型内安装摄像机和加速度 计,操作手坐在六自由度运动椅上,并且佩戴成像眼镜,摄像机实时将模型前方视角的视频 图像传送到主控计算机,操作手能够感受到模型所在位置的视角;六自由度运动椅能够姿 态变化。
本实用新型使得自由飞试验操作系统变得紧凑,控制效果明显提高,该设备可以 模拟真实飞行场景,让操作手感受模型的姿态变化、位置变化,进行复杂试验操作,既能够 更好的控制模型稳定,又节省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举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应用于风洞自由飞试验的体感式操作仪,包括摄像机1、加速度计2、六自由度 运动椅5、成像眼镜4和主控计算机3,摄像机1、加速度计2、六自由度运动椅5、成像眼镜4分 别和主控计算机3电信号连接,风洞自由飞试验的模型内安装摄像机1和加速度计2,操作手 坐在六自由度运动椅5上,并且佩戴成像眼镜4,摄像机1实时将模型前方视角的视频图像传 送到主控计算机3,主控计算机3将视频图像处理后传送到成像眼镜4,操作手即能感受到模 型所在位置的视角;六自由度运动椅能够姿态变化,操作手能够感受到模型的实时姿态及 速度变化。操作员有了最为直观的身体感知,“视觉”和“平衡感”,对于熟练的操作手来说, 操作模型完全可以一人胜任。控制效果也会大大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哈尔滨空气动力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哈尔滨空气动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059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