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反射透射装置和具有所述反射透射装置的激光背光源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87879.3 | 申请日: | 2015-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340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王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先进激光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6 | 代理人: | 宋鹰武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射 透射 装置 有所 激光 背光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源,特别是涉及一种反射透射装置和具有该反射透射 装置的激光背光源。
背景技术
背光源是液晶显示设备的重要部件,由于液晶分子本身并不发光,所以需 要额外的设备来为它提供光源。目前的背光的光源多数为LED光源,但是目前 使用的蓝光LED搭配荧光粉而出射白光的方案由于光谱较宽而导致液晶显示设 备的色域较低。
激光显示由于其在色域上的重大突破而称之为第四代显示技术,其色域可 以达到NTSC160%,远远超过目前主流的显示设备的色域。
现有技术中有一种激光背光源结构,在这个结构中需要激光具有较小的发 散角(为了激光的传输),但是在一定的混光距离下,较小的发散角又会导致不能 形成较为均匀的面光源,因此又有方案提出使用透镜来扩大激光的发散角,这 种方法虽然可以有效扩大激光发散角,但是相邻两束激光之间的混光距离还是 不够,为了得到较为均匀的面光源,需要增大混光距离(也就是反射镜和扩散板 之间的距离),但是这样又会导致整个背光源的厚度较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面光源不均匀以及背光源厚度较 厚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反射透射装置包括沿入射光束光路顺次设置的半透半反组件,半透半 反组件与入射光束呈40°~50°夹角,入射光束依次经由半透半反组件反射后形 成的反射光束;反射片,设置在与反射光束相同的方向上,反射片与反射光束 垂直;以及扩束镜组件,与半透半反组件对应,扩束镜组件设置于反射片或临 近设置于反射片;反射光束经扩束镜组件扩束后,形成光强度均匀的照明光束。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一个全反镜,全反镜与入射光束 呈40°~50°夹角,位于半透半反组件最后的透射光路上,扩束镜组件与全反镜 对应以将全反镜反射的光束扩束为强度均匀的照明光束。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半透半反组件包括n个依次设置的半透半反镜,当光束入射或者透射到第i个半透半反镜表面时,光束被反射的比例为剩余光束继续沿原入射方向透射,其中,n≥1,1≤i≤n。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扩束镜组件包括曲面反射镜、凹面镜或者扩 散板。
一种激光背光源包括一种反射透射装置,还包括激光模块、扩散板和光学 膜;入射光束由激光模块提供,入射光束依次经由半透半反组件和全反镜反射 后形成的反射光束经对应的扩束镜扩束后,形成光强度均匀的照明光束,照明 光束入射到所述扩散板和光学膜上,形成面光源。
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当激光模块为蓝色激光模块时,光学膜中设有 一层量子点薄膜,以产生白光。
一种激光背光源包括一种反射透射装置,还包括激光模块、导光板和光学 膜;反射透射装置设置在导光板的一侧,入射光束由激光模块提供,入射光束 依次经由半透半反组件和全反镜反射后形成的反射光束经对应的扩束镜扩束 后,形成光强度均匀的照明光束,照明光束入射到导光板和光学膜上,形成面 光源。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反射透射装置使光束强度均匀,采用 所述反射透射装置的激光背光源厚度较薄或者侧边较窄。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 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 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 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反射透射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反射透射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激光背光源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的激光背光源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 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 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 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先进激光技术研究院,未经南京先进激光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8787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 下一篇:无焊接阻尼可调节式组合夹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