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航空发动机地面试车油气引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32832.7 | 申请日: | 2015-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203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30 |
发明(设计)人: | 张立;袁海涛;范世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5/02 | 分类号: | G01M15/02 |
代理公司: | 沈阳优普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4 | 代理人: | 孙奇 |
地址: | 11004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航空发动机 地面 试车 油气 引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引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地面试车油气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发动机工作时,由于离心通风器不可能将滑油蒸汽中的滑油完全分离出来,会有部分滑油随气体排至机外,分离出的油气因缺少有效的引流装置,会随发动机空气流场向后流动,油珠聚集落在发动机表面,导致漏油故障无法精准的判断,易将问题带入外场,造成零小时问题的发生。另外小组开车前均需擦拭发动机,油气带来的脏污清理难度大,造成工人工作量的增加,同时延长了发动机试验周期。离心通风器与发动机附件机匣连接位置是依靠一个φ1.5mm的定位销来定位,之前在改进过程中是使用一根胶皮管箍在发动机油气出口端,由于发动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强烈振动,胶皮管本身产生强大应力,容易造成定位销折断,且不容易检查出来。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航空发动机地面试车油气引流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航空发动机地面试车油气引流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管路主体、小型抽风机和排油管;
所述管路主体由管路前段、第一弯段、第二弯段和管路后段组成;
所述管路前段与管路后段为平行设置;
所述管路前段设有收油口,设置在发动机油气出口段1cm处;所述收油口的形状为喇叭口状;
所述第一弯段尺寸为R45-R46;
所述第二弯段设有收油处,所述收油处设有排油口;
所述排油管一端插接在排油口内,另一端连接收油槽;
所述管路后段设有小型抽风机,用于排放剩余油气至排出口。
所述的一种航空发动机地面试车油气引流装置,其优选方案为所述管路主体采用金属管。
所述的一种航空发动机地面试车油气引流装置,其优选方案为所述小型抽风机的功率为40W。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油气引流装置已经完成设计加工,并已在试车台投入使用。从应用情况来看,该装置安装拆卸简便,可靠性高,一方面采用喇叭口状的收油口,避免应力集中,并采用空气动力学原理设计的管型,降低油气回流比例,通过增加40W小型抽风机带动气流以及收油装置的合理搭配,可以将约90%的油气引流出去,提高收油效率。该项技术的实施,将绝大部分的油气收集并排出,不仅提高了工人的工作效率,且减少了发动机的占台时间,节约工人清理油污成本每年可节约3万元。同时也减少了由于检查不到位造成的外场零小时漏油问题的发生次数。因此采用此结构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航空发动机地面试车油气引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管路主体,2为小型抽油机,3为排油管,4为管路前段,5为第一弯段,6为第二弯段,7为管路后段,8为收油口,9为收油处,10为排油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航空发动机地面试车油气引流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管路主体1、小型抽风机2和排油管3;
所述管路主体1由管路前段4、第一弯段5、第二弯段6和管路后段7组成;
所述管路前段4与管路后段7为平行设置;
所述管路前段4设有收油口8,设置在发动机油气出口段1cm处;所述收油口8的形状为喇叭口状;
所述第一弯段5尺寸为R45-R46;
所述第二弯段6设有收油处9,所述收油处9设有排油孔;
所述排油管3一端插接在排油孔内,另一端连接收油槽;
所述管路后段7设有小型抽风机2,用于排放剩余油气至排出口10。
所述管路主体1采用金属管。
所述小型抽风机2的功率为40W。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328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