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分体式工装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71976.6 | 申请日: | 2015-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575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2 |
发明(设计)人: | 江滨;王正东;欧阳羽林;吴日林;刘国清;尚欢欢;吴旭;江祎玮;马成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昌兴航空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3/06 | 分类号: | B23Q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吴开磊 |
地址: | 333000 江西省景德镇市***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体式 工装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装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分体式工装夹具。
背景技术
针对框架结构的铝合金零件的制造,在对零件进行加工过程中,现有的固定零件的工装大多采用整体框架结构,利用整体框架结构的工装与零件的表面接触定位,从而固定零件,防止零件在立体加工过程中产生抖动,由于框架结构的零件一般包括平行框架部、设置在平行框架部前端的凸起部、设置在平行框架部中端的凸起部以及设置在平行框架部末端的凸起部,该四个部分整体形成框架结构的零件,采用整体工装对框架结构的零件进行固定时,需根据框架结构的零件的形状设计以符合零件的形态,整体工装的设计较为复杂,制造成本高,同时工装整体制造,工装的体积较大,对零件的定位不准确,无法保证与零件的贴合面完全贴合,零件在加工过程中仍然会产生抖动,同时工装与零件的接触面较大,接触的位置无法对零件进行加工,接触面积越多,零件的加工面积就越小,降低了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体式工装夹具,旨在改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分体式工装夹具,用于固定框架结构的零件,包括框架夹具、前端夹具、中部夹具以及末端夹具,所述框架夹具包括第一支撑座和第一压紧机构,所述第一压紧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座上且与所述第一支撑座固定连接,所述零件的平行框架部压紧于所述第一压紧机构上,所述前端夹具包括第二支撑座和第二压紧机构,所述第二压紧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座上且与所述第二支撑座固定连接,所述零件的前端凸起压紧于所述第二压紧机构上,所述中部夹具包括第三支撑座和第三压紧机构,所述第三压紧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撑座上且与所述第三支撑座固定连接,所述零件的中部凸起压紧于所述第三压紧机构上,所述末端夹具包括第四支撑座和第四压紧机构,所述第四压紧机构设置在所述第四支撑座上且与所述第四支撑座固定连接,所述零件的末端凸起压紧于所述第四压紧机构上,所述框架夹具、所述前端夹具、所述中部夹具以及所述末端夹具为分体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压紧机构、所述第二压紧机构、所述第三压紧机构以及所述第四压紧机构中任意一个均为双压板压紧机构,所述双压板压紧机构包括第一压板、第二压板以及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之间距离的紧固件,所述第一压板设置在所述零件的下侧面,所述第二压板设置在所述零件的上侧面。
通过调节紧固件将零件压紧在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之间,第一压板对零件起支撑的作用,第二压板对零件起固定作用,防止零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晃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压板上设置有螺杆和插孔,所述第二压板上设置有螺纹孔和定位孔,所述螺杆与所述螺纹孔配合连接,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定位孔与所述插孔配合连接。
螺杆穿过螺纹孔,同时紧固件穿过定位孔与插孔配合,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通过两点来进行固定,固定效果更好,同时调节紧固件的旋转程度,能够调节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之间的距离,使零件的稳定性更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座设置在所述零件的平行框架部的底部,所述第一压板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座靠近所述零件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支撑座固定连接。
第一支撑座用于支撑第一压紧机构,使第一压紧机构容易与零件接触并压紧,第一支撑座的高度依据零件的高度进行设定,确保最佳的压紧高度和夹紧角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座包括第一底板、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为两根且垂直于所述第一底板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柱为两根且平行于所述第一底板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柱和所述第二支撑柱固定连接且围成长方形,所述第二支撑柱中的一根与所述第一底板固定连接,另一根用于支撑所述零件的平行框架部。
底板放置在底面上,便于保持第一支撑座的平衡和稳定性,同时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围成长方形的架体,更加稳定,第一支撑柱的一个面用于支撑零件的平行框架部,对零件的支撑效果更好,更稳定。
进一步地,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支撑柱和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中点通过第三支撑柱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柱依次连接。
通过第三支撑柱将相邻的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的中点连接起来,第三支撑柱将长方形的架体分成了四个小的三角形和一个小的四边形,由于三角形的稳定性最好,所述第三支撑柱加强了第一支撑座的整体稳定性,对零件的支撑效果以及对第一压紧机构的支撑效果更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昌兴航空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西昌兴航空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7197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