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隐藏式把手的移动门锁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58622.8 | 申请日: | 2015-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431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陈秀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秀林 |
主分类号: | E05B5/02 | 分类号: | E05B5/02;E05B1/00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科企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37 | 代理人: | 杨立铭 |
地址: | 528415 广东省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隐藏 把手 移动 门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移动门锁。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移动门锁包括底盒、盖板、衬板、舌板、锁舌、舌钩、舌板钉和拨轮,衬板和底盒的侧壁板上有锁舌进出孔,拨轮上设置有拨叉和锁钥孔,拨轮与盖板和底盒的底板枢接,拨轮驱动舌板,舌板驱动锁舌。存在问题是:推拉移动门时,人们需要用手握着设置在门体两侧的单独的把手或者设置在门锁前后两侧的扣手槽进行关合,导致移动门锁结构复杂,不美观,平面不平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隐藏式把手的移动门锁,它设置的把手隐藏于底盒内,使用时取出,使用完毕自动复位,且移动门锁的整体美观。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带隐藏式把手的移动门锁,包括底盒、盖板、衬板、舌板、锁舌、舌钩、舌板钉和拨轮,衬板和底盒的侧壁板上有锁舌进出孔,拨轮上设置有拨叉和锁钥孔,拨轮与盖板和底盒的底板枢接,拨轮驱动舌板,舌板驱动锁舌;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衬板和底盒的侧壁板上有导向嵌入孔;
还包括一把手,所述把手与底盒的底板枢接,把手与导向嵌入孔滑动配合;静止状态,把手的外表面与衬板表面平齐,或把手的外表面嵌入导向嵌入孔内。
所述的一种带隐藏式把手的移动门锁中,所述把手的上端设置有枢接座、下端设置有把手位,
所述底盒的底板上的止位板,
枢接座与底盒和盖板枢接,把手位的端部与止位板配合止位。
所述的一种带隐藏式把手的移动门锁中,所述把手的外表面为平面。
所述的一种带隐藏式把手的移动门锁中,把手位呈曲线形。
所述的一种带隐藏式把手的移动门锁中,所述把手包括长方形板部和位于顶部的优弧形按压部;
所述导向嵌入孔包括长方形孔部和顶部的优弧形孔部。
所述的一种带隐藏式把手的移动门锁中,所述枢接座位于长方形板部的上端并与优弧形按压部相邻,或枢接座位于长方形板部和优弧形按压部的相交处。
本实用新型一种带隐藏式把手的移动门锁,由于采用这样的结构,把手隐藏在底盒内,使用时按压把手的上端,把手转动,把手从底盒内移出,可以手持把手移动门体;使用完毕,把手由于自身的重力自动复位;本实用新型安装时,与现有技术中的移动门锁安装方法、占用的空间相同;使用、安装和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之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去掉盖板状态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带隐藏式把手的移动门锁,包括底盒1、盖板2、衬板3、舌板4、锁舌5、舌钩6、舌板钉7和拨轮8,衬板3和底盒1的侧壁板上有锁舌进出孔31,拨轮8上设置有拨叉81和锁钥孔82,拨轮8与盖板2和底盒1的底板枢接,拨轮8驱动舌板4,舌板4驱动锁舌5。
所述衬板3和底盒1的侧壁板上有导向嵌入孔32;
还包括一把手9,所述把手9与底盒1的底板枢接,把手9与导向嵌入孔32滑动配合;静止状态,把手9的外表面与衬板3表面平齐;
或把手9的外表面嵌入导向嵌入孔32内。
所述把手9的上端设置有枢接座91、下端设置有把手位92,枢接座91、把手92位于把手的同一侧。
所述底盒1的底板上的止位板1A,
枢接座91与底盒1和盖板2枢接,把手位92的端部与止位板1A配合止位。依靠把手的自重,及把手位的重量,从而使用把手保持在导向嵌入孔32内。
所述把手9的外表面为平面。
把手位92呈曲线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把手9包括长方形板部93和位于顶部的优弧形按压部94;所述枢接座91位于长方形板部93和优弧形按压部94的相交处,或所述枢接座91位于长方形板部93的上端并与优弧形按压部相邻;
所述导向嵌入孔32包括长方形孔部321和顶部的优弧形孔部322。
如图3所示,使用时,按压优弧形按压部94,把手9顺时针转动,把手位92从底盒1中移出。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秀林,未经陈秀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5862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执手面板
- 下一篇:多功能建筑施工临边围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