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拓展甲板自升式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48049.2 | 申请日: | 2015-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688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刘海超;樊敦秋;蒙占彬;徐增强;崔希君;张爱恩;崔青;邬可谊;李森;初新杰;王宏安;尹慧敏;邱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艺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3B35/44 | 分类号: | B63B35/44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候华颂 |
地址: | 100101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拓展 甲板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海洋工程装备领域的一种具有主甲板拓展功能的自升式平台。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海洋工程上使用的自升式平台数量越来越多,种类也越来越繁杂,主要包括钻/修井平台、采/储油平台、海上工程支持平台、风电安装平台等多种型式,但各种平台的发展都有一个共同的趋势,就是增大甲板空间、增大舱储能力、增大可变载荷能力。因为同一规模的平台拥有更大甲板空间、舱储能力、可变载荷能力就意味着使用了同等的投资获得了更大的使用能力。因此,找寻一种既经济又安全的处理方式使平台获得更大甲板空间、舱储能力、可变载荷能力的便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通过悬臂梁外伸增大平台主甲板面积的可拓展甲板自升式平台,以提高平台工程支持能力,减少海上平台投资规模。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可拓展甲板自升式平台,主要由平台主体、桩腿、升降系统组成,平台主体通过升降系统和桩腿连接支撑,在平台主体的左、右舷分别设有悬臂梁,悬臂梁通过基座连接于平台主体上。
上述方案还包括:
所述悬臂梁由前悬臂、后悬臂、外封板和底板组成的框架结构,悬臂梁通过前悬臂、后悬臂与基座连接;基座上设有轨道槽,前悬臂和后悬臂底部设有滑轨,滑轨与轨道槽构成滑动配合,在基座与前悬臂和后悬臂的结合部还设置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连接在基座和前悬臂、后悬臂上。
所述驱动机构为齿轮驱动机构,齿轮驱动机构主体与基座固定连接,其终端输出齿轮与前悬臂、后悬臂的齿轮条配合。
所述的驱动机构为直线驱动机构,包括液压油缸、液压气缸或直线驱动电机。
滑轨与轨道槽为T形结构,并在滑轨或轨道槽的两端设置限位块。
滑轨与轨道槽滑动配合面设有辊轮或者轴承。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平台主体甲板左右舷设置可伸缩的悬臂梁,实现平台甲板拓展功能,增大平台主甲板面积,提高平台工程支持能力和承载能力,能够减少海上平台投资规模,节约大量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1一种可拓展甲板自升式平台主视图;
附图2一种可拓展甲板自升式平台悬臂梁未外伸的俯视图;
附图3一种可拓展甲板自升式平台悬臂梁外伸后的俯视图;
附图4一种可拓展甲板自升式平台悬臂梁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一种可拓展甲板自升式平台安装CNG储罐后的俯视示意图。
图中:1平台主体、2升降系统、3桩腿、4生活楼、5左悬臂梁、6右悬臂梁、7基座、8驱动机构、9前悬臂、10后悬臂、11外封板、12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如图1和2、3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平台主体1、升降系统2、桩腿3、左悬臂梁5、右悬臂梁6、基座7、驱动机构8。其中,左悬臂梁5、右悬臂梁6设置在平台主体的左、右舷对称布置,悬臂梁通过基座7连接于平台主体上。根据需要在平台主体1上设置生活楼4等其它设施。
参照图4,悬臂梁由前悬臂9、后悬臂10、外封板11和底板12整体焊接组成的框架结构,悬臂梁通过前悬臂9、后悬臂10与基座7连接;基座7上设有轨道槽,前悬臂9和后悬臂10底部设有滑轨,滑轨与轨道槽构成滑动配合,在基座与前悬臂和后悬臂的结合部还设置有驱动机构8,四个驱动机构8对应连接在基座7和前悬臂9、后悬臂10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驱动机构8为电动机和变速箱配合的齿轮驱动机构,齿轮驱动机构主体(电动机和变速箱)与基座固定连接,其终端输出齿轮即变速箱的输出齿轮与前悬臂9、后悬臂10的齿轮条配合。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的驱动机构8为直线驱动机构,包括液压油缸、液压气缸或直线驱动电机。
进一步,滑轨与轨道槽为T形结构,并在滑轨或轨道槽的两端设置限位块。
更进一步,滑轨与轨道槽滑动配合面设有辊轮或者轴承。
下面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平台应用于某一油气田开发时天然气存储过程中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艺研究院,未经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艺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4804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