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车辆的悬置组件及具有该悬置组件的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44959.3 | 申请日: | 2015-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979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发明(设计)人: | 梁增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00 | 分类号: | B60K1/00;B60K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10260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辆 悬置 组件 具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构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悬置组件及具有该悬置组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新能源(纯电动或者混合动力)汽车整车加速性较好,动力总成输出扭矩变化较快,但是动力总成分解给悬置系统的载荷较大,需要悬置系统提供大刚度以限制动力总成位移,传统的悬置系统无法满足动力总成对位移限制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以为动力总成提供较大的X向、Y向和Z向的刚度的用于车辆的悬置组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还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悬置组件,包括:骨架;支撑橡胶,所述支撑橡胶固定在所述骨架上且向上延伸突出所述骨架的上表面;限位橡胶,所述限位橡胶设置在所述骨架上且所述支撑橡胶与所述限位橡胶彼此间隔开;以及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嵌设在所述限位橡胶内,且所述限位块的外轮廓与所述限位橡胶的内轮廓贴合;其中所述支撑橡胶与所述限位橡胶用于与所述车辆的动力总成连接,所述骨架用于与所述车辆的底盘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悬置组件,通过设置支撑橡胶和与限位橡胶配合的限位块,可以在X向、Y向和Z向为动力总成提供较好的限位性能。另外,通过将支撑橡胶和限位块设置在骨架上,至少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悬置组件占用车辆的空间,提高车辆的空间利用率。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悬置组件还可以具有以下区别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支撑橡胶与所述限位橡胶由所述骨架的一部分壁隔离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骨架上形成有第一安装槽,所述支撑橡胶的底部部分伸入到所述第一安装槽内且顶部部分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向上延伸出,所述顶部部分的长度大于所述底部部分的长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支撑橡胶的顶部部分上固定有顶部螺柱且底部部分上固定有底部螺柱,所述顶部螺柱用于与所述动力总成连接,所述底部螺柱穿设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底壁且由螺母锁紧在所述底壁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骨架上还形成有第二安装槽,所述限位橡胶嵌设在所述第二安装槽内且所述限位橡胶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内周面贴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限位块的两个端部相对地设置有两级台阶结构,所述两级台阶结构上开设有用于将所述限位块连接到所述动力总成的安装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限位块的中部分别设置有向前延伸的前凸起以及向后延伸的后凸起,所述前凸起的自由端端部的宽度大于所述前凸起的根部的宽度,其中所述前凸起和所述后凸起关于所述限位块对称布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骨架为大体圆形,且所述骨架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将所述骨架安装在所述底盘上的底盘连接孔,所述骨架、所述限位橡胶与所述限位块硫化成一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支撑橡胶的顶部部分上固定有顶部螺柱,所述顶部螺柱用于与所述动力总成连接;所述骨架上设置有三个用于将所述骨架安装在所述底盘上的底盘连接孔,其中一个所述底盘连接孔与所述顶部螺柱的中心连线与所述限位橡胶的中心线重合,剩余的两个所述底盘连接孔的中心连线与所述限位橡胶的长度方向平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上述的用于车辆的悬置组件,由于上述的悬置组件包括支撑橡胶、限位橡胶和限位块,可以为动力总成提供较大的X向、Y向和Z向的刚度,可以较好地限制动力总成X向、Y向和Z向的位移,满足动力总成的大扭矩要求,可以使得车辆振动小,舒适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悬置组件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的悬置组件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的悬置组件的仰视图;
图4是图1中的悬置组件中的限位块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悬置组件100;
骨架10;间隔壁11;第一安装槽12;第二安装槽13;底盘连接孔14;
支撑橡胶20;顶部部分22;顶部螺柱23;底部螺柱24;螺母25;
限位橡胶30;
限位块40;两级台阶结构41;安装孔42;前凸起43;后凸起44。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4495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