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续石墨化电煅炉的冷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09929.9 | 申请日: | 2015-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458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发明(设计)人: | 康洪全;郭吉祥;王萍;康峰;康益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万鑫科技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1/04 | 分类号: | C01B31/04 |
代理公司: | 沈阳杰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207 | 代理人: | 孙玲 |
地址: | 115102 辽宁省营***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石墨 化电煅炉 冷却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续石墨化电煅炉的冷却系统,用于冷却竖式新型连续石墨化电煅炉对炉体出料和产品降温的系统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石墨化炉大多是传统的艾奇逊炉,艾奇逊炉是一种卧式炉的结构,属于敞开式的炉体结构,碳质材料在经过2200度~2600度的高温石墨化后炉体需要冷却,把产品冷却到300度以下的温度才能出料,在出料时产品与空气接触才能不产生氧化、不产生灰份。
目前对艾奇逊炉的冷却方式是采用人工之发水降温方法,此种方式危害性大:①工人劳动强度大,非常危险。而且降温过程中,产品在高温的情况下与水接触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将无组织的排放,对人体和环境影响非常大,通过2周的在人工泼水的时间才能出炉,造成生产效率低。以上存在的问题,缺乏推广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连续石墨化电煅炉的冷却系统,该冷却系统冷却方式功能稳定,冷却速度快,效果好,即安全又无污染,不需人工泼水,所以克服了采用人工泼水的冷却方式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污染大危险不安全的缺点。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连续石墨化电煅炉的冷却系统,在电煅炉腔体上部有上部电极,下部设有下部电极和横向电极,其特征在于:在电煅炉腔体下部为冷却区,在冷却区内设有冷却循环水套。
所述的冷却区内设有上、中和下共三层相互连通的冷却循环水套,依次分布在下部电极、横向电极和出料区的对应位置,上层的冷却循环水套与外部注水口连接,下层冷却循环水套与外部的出水口连接。
所述的上层冷却循环水套为下部电极水套,且位于下部电极石墨圈的外周,呈圆柱环形结构,将高温区的物料从2600℃冷却降温到1800℃。
所述的中层冷却循环水套为横向电极水套,且分别位于并列的两个横向电极的周围,两个横向电极水套之间通过管路连接,横向电极水套将从下部电极水套冷却后的物料从1800℃冷却至1000℃。
所述的下层冷却循环水套为下料区水套,下料区水套位于冷却区内,呈圆柱环形结构,将从横向电极水套冷却后的物料下降至100℃,物料从出料口排出。
所述的冷却循环水套位于炉体腔体下部20-50mm高度。
所述的冷却循环水套为圆形、方形或垂直圆柱形结构,并通过循环多层次冷却。
该连续石墨化电煅炉的冷却系统采用冷却区内设置的冷却循环水套作为物料的冷却装置,保证了物料在密闭环境下的有效冷却,同时节能减排,保护环境。
将冷却区内设置三层相互连通的冷却循环水套,采用密闭式的循环方式对炉内产品进行有序的降温步骤,呈依次曲线降温,使产品从高温2600度左右的温度,降到合适的出料温度。
上、中和下层冷却循环水套采用圆柱环形和分体式结构分别位于下部电极、横向电极和出料区,从而有效的保证物料的冷却。
设置冷却循环水套的位置和形状,提高对物料的冷却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连续石墨化电煅炉的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连续石墨化电煅炉的冷却系统,在电煅炉腔体上部有上部电极,下部设有下部电极和横向电极,在电煅炉腔体下部为冷却区,在冷却区内设有冷却循环水套。
所述的冷却区内设有上、中和下共三层相互连通的冷却循环水套,依次分布在下部电极、横向电极和出料区的对应位置,上层的冷却循环水套与外部注水口连接,下层冷却循环水套与外部的出水口连接。
所述的上层冷却循环水套为下部电极水套1,且位于下部电极石墨圈的外周,呈圆柱环形结构,将高温区的物料从2600℃冷却降温到1800℃。
所述的中层冷却循环水套为横向电极水套2,且分别位于并列的两个横向电极的周围,两个横向电极水套之间通过管路连接,横向电极水套将从下部电极水套冷却后的物料从1800℃冷却至1000℃。
所述的下层冷却循环水套为下料区水套3,下料区水套位于冷却区内,呈圆柱环形结构,将从横向电极水套冷却后的物料下降至100℃,物料从出料口排出。
所述的冷却循环水套位于炉体腔体下部20-50mm高度。
所述的冷却循环水套为圆形、方形或垂直圆柱形结构,并通过循环多层次冷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万鑫科技材料有限公司,未经辽宁万鑫科技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0992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