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牵引车的尿素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09327.3 | 申请日: | 2015-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255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0 |
发明(设计)人: | 廖少龙;吴永锋;陈传增;黄海岭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3/24 | 分类号: | F01N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江怀勤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牵引车 尿素 罐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尾气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牵引车的尿素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长途物流运输的高速发展,高端牵引重型卡车搭载大容量油箱已经成为一个发展趋势,而国四排放标准的实施又要求重型卡车加装尿素罐(SCR技术)来对尾气进行处理。如何更为高效的利用整车有限的布置空间,是高端长途物流运输重型卡车亟需解决的难点。
图1所示为现技术一种牵引车的尿素罐布置示意图,包括有车架纵梁1、前轮挡泥板2、尿素罐3、油箱4及二桥轮胎5。尿素罐3布置在前轮挡泥板2和油箱4之间,油箱4布置在尿素罐3和二桥轮胎5之间,此布置的油箱容量较小,无法满足长途物流运输重型卡车大容量油箱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对现尿素罐的布置提出改进技术方案,通过本技术方案,能够为整车预留更多的油箱布置空间。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牵引车的尿素罐装置,包括有尿素罐支架、尿素罐夹箍及尿素罐;
所述尿素罐支架同车架纵梁固定连接;所述尿素罐夹箍与所述尿素罐支架固定所述尿素罐;
所述尿素罐支架包括有安装支脚、第一管梁、第二管梁、第一托架、第二托架、第一固定支架、第二固定支架及挡板;
所述第一托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托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梁固定连接;
在所述第一管梁的两端及所述第二管梁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所述安装支脚;所述尿素支架通过所述安装支脚同所述车架纵梁固定连接;
所述挡板设置于所述第二托架的外侧且所述挡板的两端与所述第一管梁及所述第二管梁连接;
所述第一固定支架固定于所述第一托架外侧的所述第一管梁上;所述第二固定支架固定于所述第一托架外侧的所述第二管梁上;
在所述第一固定支架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固定支架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及所述第二安装孔均与所述尿素罐夹箍上的安装孔配合。
所述第一管梁与所述第二管梁平行。
所述第一管梁与所述第二管梁的形状、大小及结构均相同,均为弓形。
所述第一托架和所述第二托架的形状、大小及结构均相同;所述第一托架包括有框形本体,在所述框形本体的两侧边上各设置有一个翻边,其中一个翻边与所述第一管梁固定连接,另一个翻边与所述第二管梁固定连接。
在所述框形本体的两侧边上均设置有减重孔。
所述框形本体的底边上设置有加强筋。
所述尿素罐夹箍为弓形,在所述尿素罐夹箍的两端均设置有安装孔,分别为第三安装孔及第四安装孔;其中所述第三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安装孔配合;所述第四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配合。
所述第一固定支架上包括有第一通孔;在所述第二固定支架上包括有第二通孔。
包括有挂车气管固定支架;所述挂车气管固定支架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及所述第二通孔同所述尿素罐支架固定连接。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通过管梁及托架结构设置,将尿素罐支撑于车架纵梁上,为整车预留出更多的油箱布置空间,提高油箱的容量,方便长途物流运输。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技术尿素罐布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尿素罐装置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尿素罐装置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尿素管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托架结构示意图;
图6为尿素罐夹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车架纵梁,2前轮挡泥板,3尿素罐,4油箱,5二桥轮胎,01车架纵梁,02第一管梁,03第二管梁,04尿素罐夹箍,05尿素罐,06挂车管路固定支架,07第一托架,08第二托架,09安装支脚,10挡板,11第一固定支架,12第二固定支架,071翻边,072减重孔,073加强筋,111第一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下的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牵引车的尿素罐装置,如图2至图6所示,包括有尿素罐支架、尿素罐夹箍04及尿素罐05;在本申请中,车架纵梁是指左右两个纵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093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柴油机热交换器的安装结构
- 下一篇:位移应变锚杆综合预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