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悬架的汽车减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05401.4 | 申请日: | 2015-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982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7 |
发明(设计)人: | 李万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万泽 |
主分类号: | B60G3/18 | 分类号: | B60G3/18;B60G1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01 山东省济南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悬架 汽车 减震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震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多悬架的汽车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汽车保有量、汽车载重量的不断增加,加之路面施工不规范、自然风蚀等原因,导致路面磨损极其严重,常出现坑洼地带。在高速公路等沥青路面,由于有专人对其进行维护修理,损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得到及时修整,对行车影响较小。但在省道、县道、乡道,以至于在某些水泥路面,由于没有专人对其进行维护且本身可承载能力较小,路面常常是坑坑洼洼。人们常说底盘及悬架减震系统就是汽车的“骨骼骨架”。减震系统不仅决定了一辆汽车的舒适性和操控性,同时对汽车的安全性起到很大的决定作用。随着人们对舒适度及安全性要求不断提高,减震系统的性能已经成为衡量汽车质量及档次的重要指标之一。
然而现有技术中,传统的悬架减震系统在减震幅度、减震种类、减震效果上并不能满足多种路况的需求,功能较为单一,适应性较差,大多是单一方向受力,使用寿命较短,针对上述问题特设计本实用新型加以解决,通过传统的悬架减震结构进行优化的方法,强化其结构承载刚度,实现弹簧减震性能的最大化,有区别的针对不同路段在保证减震弹簧寿命的情况下,实现减震的最优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强度大,减震效果好,适应性好并且稳定性高的多悬架的汽车减震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悬架的汽车减震装置,包括复位弹簧、支撑立杆、不等臂横杆、小导向套筒、小螺旋弹簧、小导向杆、轮毂、大导向杆、大螺旋弹簧、大导向套筒、大阻尼橡胶套以及小阻尼橡胶套,轮毂中部通过轮轴分别连接小导向杆和大导向杆,小导向杆上设有小螺旋弹簧,小导向杆上设有小阻尼橡胶套,小导向杆上部设有小导向套筒,大导向杆上设有大螺旋弹簧,大导向杆上设有大阻尼橡胶套,大导向杆上部设有大导向套筒,小导向套筒和大导向套筒之间通过不等臂横杆进行连接,小导向套筒连接不等臂横杆一端,大导向套筒连接不等臂横杆另一端,不等臂横杆中部连接支撑立杆一端,支撑立杆另一端连接复位弹簧一端,复位弹簧另一端连接不等臂横杆端部。
作为上述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小导向套筒通过转动副连接不等臂横杆一端。
作为上述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大导向套筒通过转动副连接不等臂横杆另一端。
作为上述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不等臂横杆中部通过转动副连接支撑立杆一端。
作为上述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立杆另一端通过转动副连接复位弹簧一端。
作为上述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动副选用铰链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小阻尼橡胶套设于小导向杆中部。
作为上述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大阻尼橡胶套设于大导向杆中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多悬架,单支悬架受力较小,减少悬架在高强、高压下的疲劳程度,增大汽车悬架的寿命,扩大独立悬架系统的应用,提高汽车行驶的安全性能。2、三角形悬架采用活动链接,可转换角度,实现受力的最优化,提高稳定性和强度。3、增加一条柔性弹簧,使其在不同路面情况下,发挥不同弹簧的优势和效能,减少动时定位参数的变化,而且使其平顺性得到改善,提高汽车乘坐的稳定性和舒适程度。4、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故障易发现,检修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平整路面上行驶的工作简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不平整路面上行驶的工作简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工作前后车辆质心高度变化图。
图中:1-复位弹簧、2-支撑立杆、3-不等臂横杆、4-小导向套筒、5-小螺旋弹簧、6-小导向杆、7-轮毂、8-大导向杆、9-大螺旋弹簧、10-大导向套筒、11-大阻尼橡胶套、12-小阻尼橡胶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万泽,未经李万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054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