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两段不同螺旋齿型结构的内螺纹蒸发换热管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03080.4 | 申请日: | 2015-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908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16 |
发明(设计)人: | 王进强;陈焕焯;武震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新太铜高效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F1/40 | 分类号: | F28F1/4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范晴 |
地址: | 2154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不同 螺旋 结构 螺纹 蒸发 热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热管,尤其是一种具有两段不同螺旋齿型结构的内螺纹蒸发换热管,适用于干蒸式蒸发器。
背景技术
内螺纹蒸发换热管是空调系统干式蒸发器用换热管,俗称“干蒸管”。其工作原理是换热管内流过液态制冷剂,通过管外热水对其加热的方式使制冷剂沸腾,发生相变,最终形成蒸气排出换热管。在制冷剂流动过程中,沿程不断被加热,不断产生气泡,形成汽相不断增加,液相不断减少的过程。根据液相和汽相所占比列的多少,两相流大致可划分成层状流、波状流、泡状流、弹状流、搅拌流、雾状流等不同的流型。管内流动沸腾换热与两相流流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同流型的两相流换热系数差别很大。制冷剂以液体状态进入内螺纹蒸发管直到全部转变成蒸汽排出,一般是从层状流开始,经历了波状流、泡状流、弹状流、搅拌流、雾状流的流型转化,最后形成蒸汽。管内不同流型的两相流与壁面相互作用的传热机理是不同的。为了提高内螺纹管的换热效果,不断有技术人员对一般的内螺纹管提出改进方案。中国专利:CN02232596.4中公开了内螺纹管技术:将管内等高的螺纹齿沿齿顶脊上开有规则/不规则间距的切断脊式沟槽。中国专利:CN02232597.2中公开的内螺纹管技术:在传热管内表面上,将一般的螺纹齿改造成双峰齿形,即在螺旋齿的顶部加工出浅槽,齿形横截面构成“M”型齿。但是单根内螺纹管内单一齿形结构无法适应沿程两相流的各种流型,因而影响了换热系数的提高,限制了内螺纹管蒸发管换热性能的提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针对上述内螺纹管的不足,提出一种具有两段不同螺旋齿型结构的内螺纹蒸发换热管,以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两段不同螺旋齿型结构的内螺纹蒸发换热管,包括管体,该管体内表面设置具有一定螺旋升角的若干螺旋齿条以及形成于螺旋齿条之间的槽道,所述管体由第一换热管段和第二换热管段构成,所述第一换热管段内的螺旋齿条与所述第二换热管段内的螺旋齿条具有不同的齿条数目、不同的齿高、不同的螺旋升角和不同的螺旋方向。
本实用新型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以下优选方案:
所述第一换热管段内螺旋齿条的齿条数目小于所述第二换热管段内螺旋齿条的齿条数目,所述第一换热管段内螺旋齿条的齿高大于所述第二换热管段内螺旋齿条的齿高,所述第一换热管段内螺旋齿条的螺旋升角大于所述第二换热管段内螺旋齿条的螺旋升角。
所述第一换热管段内螺旋齿条的螺旋升角为30~40度,所述第二换热管段内螺旋齿条的螺旋升角为10~18度。
所述第一换热管段内螺旋齿条的齿高为0.2~0.35mm,所述第二换热管段内螺旋齿条的齿高为0.15~0.25mm。
所述第一换热管段内螺旋齿条的齿条数目为35~50条,所述第二换热管段内螺旋齿条的齿条数目为50~80条。
所述第一换热管段内螺旋齿条的螺旋方向为右旋,所述第二换热管段内螺旋齿条的螺旋方向为左旋。
所述管体的外表面为光滑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新太铜高效管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新太铜高效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030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冷器管箱
- 下一篇:多晶硅生产氢化炉尾气冷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