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采用半裸露式舱内双层真空绝热型LNG储罐的船舶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83090.6 | 申请日: | 2015-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315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郑健;田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航盛船舶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25/16 | 分类号: | B63B25/16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丁清鹏 |
地址: | 201505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用 裸露 式舱内 双层 真空 绝热 lng 船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领域,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采用半裸露式舱内双层真空绝热型LNG储罐的船舶。
背景技术
传统LNG储罐采用的布置形式主要考虑到LNG作为常压下约-162℃左右的深冷低温介质,当接触到由普通钢材建造的船舶结构时,会导致严重后果,故在各国家的相关船舶法定检验规则及船级社的规范要求中,都有相关的安全防护要求。对于布置在舱内的双层真空绝热型LNG储罐,要求布置LNG储罐的舱室能够承受与LNG储罐相同的设计温度,或者设置专门耐低温的气罐连接处所。
由于对内壳最高液面以下有开口的双层真空绝热型LNG储罐,需要考虑发生泄漏时对外罐的破坏,外壳应考虑直接接触LNG介质(外壳此时温度低至约-162℃)时的安全性,故当LNG储罐需要布置在船舱内时,传统布置型式是将LNG储罐的外壳完全不与船体舱室接触,船舱自身构成围蔽舱室,将LNG储罐全部布置在船舱内部。或者直接布置在露天甲板面上。
船舶受航行条件限制,如航道水深或桥梁等限制因素影响,对船舶吃水及通行高度会有限制要求,若LNG储罐尺寸较大,布置在露天区域很可能导致通行高度受限,布置在船舱内会导致船舱的舱深很大,导致船舶设计的尺度型式、吃水、干舷受很大影响,甚至吃水过深不满足航道要求。
为此一种采用半裸露式舱内双层真空绝热型LNG储罐的船舶的设计形式能够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半裸露式舱内双层真空绝热型LNG储罐的船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诸多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采用半裸露式舱内双层真空绝热型LNG储罐的船舶,其特征在于,包括船舶本体和双层真空绝热型LNG储罐,所述船舶本体上设置有大开口的船舱,所述船舱内设置有用以承托双层真空绝热型LNG储罐的鞍座,双层真空绝热型LNG储罐架设在该鞍座上后,其上部露出于船舱外,双层真空绝热型LNG储罐的上部通过绝热密封装置与船舱的结构件连接,双层真空绝热型LNG储罐、绝热密封装置和船舱之间界定出密封的舱室。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绝热密封装置包括与双层真空绝热型LNG储罐的上部连接的起耐低温作用的导热过渡板,所述导热过渡板与船舱的结构件密封连接。进一步,所述双层真空绝热型LNG储罐的上部设置有罐外壳加强板,所述导热过渡板通过罐外壳加强板与双层真空绝热型LNG储罐连接。罐外壳加强板主要避免导热过渡板与双层真空绝热型LNG储罐直接焊接,减小局部应力集中。进一步,所述船舱的结构件与导热过渡板之间设置有密封橡胶。进一步,所述密封橡胶的外侧设置有防水挡板,防止雨水或水浪对密封橡胶的直接冲击及阳光直接曝晒。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双层真空绝热型LNG储罐与气罐连接处所连接,所述气罐连接处所通过绝热密封装置与船舱的结构件连接。
本实用新型是将双层真空绝热型LNG储罐应用在以LNG为燃料船舶、LNG加注船舶及LNG运输船舶上的一种创新设计方案及新型船型。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能大大增加舱容空间的利用率,无论作为LNG燃料动力的储罐还是作为LNG加注或LNG运输的储罐,都能大大提高装载LNG量,针对有过桥限高或航道水深受限的情况,还能大幅优化减小船体的船长、船宽或型深等主尺度,降低造船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可参阅本案图式及以下较好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而获得清楚地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横剖面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绝热密封装置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4为船舱底部仰视双层真空绝热型LNG储罐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4,本实用新型主要元部件组成如下:
LNG储罐外壳(1)、LNG储罐内壳(2)、鞍座(3)、船舱(4)、船舱的结构件(5)、罐外壳加强板(6)、导热过渡板(7)、密封橡胶(8)、固定螺栓(9)、防水挡板(10)、气罐连接处所(11)。
本实用新型功能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航盛船舶设计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航盛船舶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8309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超吸收性减压伤口敷料和系统
- 下一篇:身体下面对流式铺布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