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铁路路基侧向地震波透射无损检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78876.9 | 申请日: | 2015-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465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发明(设计)人: | 赵广茂;李国和;王银;齐春雨;宋绪国;周海滨;刘黎东;王灿为;史建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08 | 分类号: | E02D1/08;E02D33/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创智天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4 | 代理人: | 陈昌娟 |
地址: | 300300 天津市滨海新***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铁路 路基 侧向 地震波 透射 无损 检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工程无损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铁路路基侧向地震波透射无损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铁路路基无损检测多采用探地雷达在路基顶部扫描,在应用中经常遇到如下两个问题:(1)遇到高宽路基时扫描深度不够:目前探地雷达一般能探测2-3米深度,遇到高宽路基难以探测到路基深部;(2)对于高速铁路轨道板来说,探地雷达难以穿透:目前高速铁路路基顶部多采用轨道板铺设,轨道板内包含密度较大的钢筋层,探地雷达发射的电磁波无法穿过这层钢筋层,因此难以工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受高宽路基和轨道板影响、施测方便的铁路路基侧向地震波透射无损检测系统。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铁路路基侧向地震波透射无损检测系统,包括设置在铁路路基一侧的大锤和地震信号触发器以及设置在铁路路基另一侧的地震检波器和地震记录仪,在所述大锤一侧的路基上,沿路基延伸方向成列布置有多个炮点;所述大锤用于逐个炮点激发地震信号;所述地震信号触发器设置在所述大锤的锤柄上,并通过通讯电缆与所述地震记录仪连接,用于提示所述地震记录仪何时开始接收地震信号;所述地震检波器设有多个,且沿路基的延伸方向布置成多行,一连接电缆按顺序将各地震检波器串联,且所述连接电缆的末端与地震记录仪连接。
所述炮点依据目的体大小,即分辨率的要求,按设计点距、线距布设。
所述连接电缆由上至下沿铁路路基水平方向逐行将所述地震检波器按S形依次串联。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从路基两侧利用弹性波层析成像法对路基进行横向扫描,可以躲避路基表面的轨道板、绕过钢筋电磁屏蔽层,根据探测需要从路基顶部到底板分层探测,现场数据采集在路基两侧即可开展,无需上道,施测方便;
2、基于弹性波的透射成像,对于十几米宽的路基使用常用的20磅大锤即可,震源能量足够穿透路基;
3、利用该系统进行横向透射扫描时,采用一发多收的模式,在多次激震之后,地震波射线将以高密度的形态覆盖整个观测剖面,形成三维图像,其成果直观、分辨率高;
4、利用该系统进行检测时,可依据横纵波速度分布图像、各弹性力学参数分布图像来多参数地综合判断路基内部的病害及软弱状况,检测成果丰富、图像直观,可为路基无损检测提供有效帮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铁路路基侧向地震波透射无损检测系统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是利用本实用新型的系统进行铁路路基侧向地震波透射无损检测的方法流程图。
其中:
1:地震记录仪2:连接电缆
3:地震检波器4:地震波信号
5:地震波传播路径6:通讯电缆
7:地震信号触发器8:大锤
9:炮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铁路路基侧向地震波透射无损检测系统进一步说明。下述各实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铁路路基侧向地震波透射无损检测系统包括:设置在铁路路基一侧的大锤8和地震信号触发器7以及设置在铁路路基另一侧的地震检波器3和地震记录仪1。在大锤8一侧的路基上,沿路基延伸方向成列布置有多个炮点,大锤8用于逐个炮点激发地震信号4。地震信号触发器7设置在大锤8的锤柄上,并通过通讯电缆6与地震记录仪1连接,用于提示地震记录仪1何时开始接收地震信号。地震检波器3设有多个,且沿路基的延伸方向布置成多列,连接电缆2按顺序将各地震检波器3串联,且所述连接电缆2的末端与地震记录仪1连接。
具体地说,所述炮点依据目的体大小,即分辨率的要求,按设计点距、线距布设。地震检波器3沿路基走向布置且沿路基由上至下设置多行,形成多条测线;连接电缆2由上至下沿铁路路基水平方向(图1中由右到左)逐行将所述地震检波器3按蛇形/S形依次串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7887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