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机器人底盘及服务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31687.6 | 申请日: | 2015-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789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庞作伟;蔡咸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未来伙伴机器人有限公司;上海能力风暴机器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61/00 | 分类号: | B62D6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张海英;林波 |
地址: | 20023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器人 底盘 服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器人底盘及服务机器人。
背景技术
机器人是一种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通过人类指挥、预先编程或智能指定的原则纲领等方式执行动作,其主要作用是可以协助或取代人类完成相应的工作。
服务机器人属于一种特种机器人,根据其用途性能大致可以分为专业领域服务机器人和个人/家庭服务机器人两类,服务机器人的应用范围广泛,主要从事维护保养、修理、运输、清洗、保安、救援、监护等工作。
其中,完成行进动作属于服务机器人的基本性能要求,而行进过程中的安全稳定性则取决于机器人的底盘及底盘连接的行进轮。目前,常用的服务机器人的底盘在连接行进轮时,行进轮仅仅能够带动底盘移动,在一些工作环境较差的场合,则不能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行进状态。因此,服务机器人的底盘及行进轮往往会影响到其整体的性能,不利于服务机器人顺利的完成相应的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机器人底盘及服务机器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机器人的底盘安全性、稳定性较差,影响机器人整体性能的技术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机器人底盘,包括底盘主体、行走装置和防滑装置,所述底盘主体上至少设有两个行走装置,两个所述行走装置分别设于所述底盘主体的两侧,每个所述行走装置与所述底盘主体之间通过所述防滑装置连接;
所述行走装置包括齿轮箱,所述齿轮箱连接有行进轮和驱动电机;
所述防滑装置包括按压板和弹力片,所述按压板的一端与所述齿轮箱连接,另一端连接有转动装置,所述转动装置包括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与所述按压板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轴的轴线方向与所述行进轮行进方向相平行,所述弹力片的一端与所述按压板相贴合,另一端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设于所述底盘主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底盘主体的前端、后端分别至少设有一个万向轮,所述底盘主体的边缘处设有多个检测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轴的两端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连接轴承座,所述轴承座与所述底盘主体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穿接于所述按压板。
进一步的,所述底盘主体上设有与所述行走装置和所述防滑装置相对设置的缺口。
进一步的,还包括限位框,所述限位框横跨所述缺口,且半包围所述齿轮箱,所述限位框的两端与所述底盘主体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框与所述齿轮箱之间设有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轴承座内设有用于所述轴承沿所述转动轴的轴线方向移动的纵向缝隙;
所述限位框的末端连接有用于检测所述齿轮箱位置的机械预警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座的高度高于所述按压板的高度,所述弹力片呈倾斜状。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行走装置对称设置,所述固定座设于两个所述行走装置的中部。
进一步的,所述弹力片与所述按压板相贴合的一端呈拱形,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座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服务机器人,包括机器人主体,所述机器人主体的底部连接有机器人底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机器人底盘及服务机器人,使用时,将行走装置设置在防滑装置上,其中,齿轮箱与按压板连接,按压板的一端转动连接,按压板的一端以其为支点,通过转动装置可带动行走轮上下移动,当底盘主体未与地面接触时,在弹力片的作用下,齿轮箱与底盘主体存在机械接触,当底盘主体放置在地面上,通过其自身的重量或其上的负载,此时,齿轮箱与底盘主体之间的机械接触消除,行进过程中,弹力片可以确保行进轮与地面的贴合状态。如,当行进轮过坑时,在弹力片的作用下,行进轮同样会相应的向下运动,此时,行进轮与地面仍然接触,避免行进轮出现空转打滑的现象。
该机器人底盘及服务机器人,行进轮与地面可以保持较好的贴合状态,因此,在一些特殊路段,仍然可以正常行进,安全可靠性高,有效的解决由于地面光滑或机器人高速转弯时,因漂移产生的行进轮打滑或悬空等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器人底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器人底盘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A-A局部剖视图;
图4是图2中B-B局部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器人底盘的行走装置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器人底盘的侧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器人底盘的仰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器人底盘的主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未来伙伴机器人有限公司;上海能力风暴机器人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未来伙伴机器人有限公司;上海能力风暴机器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316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