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声波无损探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25243.1 | 申请日: | 2015-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495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发明(设计)人: | 林玮;贾林喜;倪新慧;郑兆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盐城市成功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9/04 | 分类号: | G01N29/04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顾进 |
地址: | 22400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声波 无损 探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焊缝检测领域,具体为一种超声波无损探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超声波管道检测系统需要专业技术人员配合操作人员在现场工作。技术人员根据管道检测实际情况选取合适探头并确定超声波模式。在轴向定位上系统只显示检测到的超声波能量衰减和传播速度的变化。因此需要技术人员在控制中心观测检测结果,向在移动检测装置旁的操作人员提供信息,在发现腐蚀的轴向位置做标记,工作效率低且精确度不够。
另外,超声波自动化检测中,不管是水浸耦合还是喷水耦合,对超声波探头的防水性能要求都很高。这是因为超声波探头工作要靠数百伏的负脉冲来激励,出于对探头的保护,一定要避免检测工作中耦合液致使探头短路而无法工作。超声波探头遇水易损坏,且损坏后不易更换,需要将整个探头报废,浪费生产资源。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超声波无损探伤装置,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提高工作效率和精准度的超声波无损检测管道装置。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超声波无损探伤装置,包括通信连接的控制系统和超声波探头,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计算机和超声波激励信号收发单元,所述控制计算机包括运动控制单元、电能输送单元和人机界面,所述运动控制单元用于控制超声波探头的行进开关及速度,所述电能输送单元用于为超声波探头提供能源,所述人机界面用于界面显示及命令写入;所述超声波探头包括基座和插头部件,所述基座与插头部件相连的一端设置外螺纹,所述插头部件与基座相连的一端设置内螺纹,所述插头部件的另一端安装超声波收发装置;所述超声波收发装置包括发射探头和接收探头。
作为优选,所述插头部件外围罩设防护套筒,所述超声波收发装置伸出所述防护套筒外部,所述防护套筒为密封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防护套筒与基座之间设置密封圈。基座和插头部件通过螺纹进行连接,然后防护套筒与基座之间通过密封圈压紧,保证了封闭性。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由于插头部件的主体部分封闭在所述密封的防护套筒内,在确保所述超声波探头连接良好的情况下,达到了防水的效果,最主要的是通过设置基座和插头部件,方便对超声波收发装置的安装于更换,且不会引入额外的走线工作,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减少了浪费;通过运动控制单元对超声波探头的行进开关和速度进行控制,并通过发射探头、接收探头与超声波激励信号收发单元的通信连接,及时将裂缝、缺陷信息信息反馈给控制计算机,控制计算机内部还可设置距离计算系统,对缺陷位置进行定位,不需要人工进行跟踪标记,提高工作效率和精准度。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超声波无损探伤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2、本实用新型超声波无损探伤装置的超声波探头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超声波探头的基座与插头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基座,2-插头部件,3-超声波收发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超声波无损探伤装置,包括通信连接的控制系统和超声波探头,控制系统包括控制计算机和超声波激励信号收发单元,控制计算机包括运动控制单元、电能输送单元和人机界面,运动控制单元用于控制超声波探头的行进开关及速度,电能输送单元用于为超声波探头提供能源,人机界面用于界面显示及命令写入。通过运动控制单元对超声波探头的行进开关和速度进行控制,并通过发射探头、接收探头与超声波激励信号收发单元的通信连接,及时将裂缝、缺陷信息信息反馈给控制计算机,控制计算机内部还可设置距离计算系统,对缺陷位置进行定位,不需要人工进行跟踪标记,提高工作效率和精准度。
参见图2、3,超声波探头包括基座1和插头部件2,基座1与插头部件2相连的一端设置外螺纹8,插头部件2与基座1相连的一端设置内螺纹9,插头部件2的另一端安装超声波收发装置3;超声波收发装置3包括发射探头和接收探头。插头部件2外围罩设防护套筒4,超声波收发装置3伸出防护套筒4外部,防护套筒4为密封结构。防护套筒4与基座1之间设置密封圈5。基座1和插头部件2通过螺纹进行连接,然后防护套筒4与基座1之间通过密封圈5压紧,保证了封闭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盐城市成功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盐城市成功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252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