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集成馈能功能的磁流变阻尼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80224.1 | 申请日: | 2015-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854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胡国良;卢昀;李卫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9/53 | 分类号: | F16F9/53;F16F9/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0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成 功能 流变 阻尼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磁流变阻尼器,尤其涉及一种集成馈能功能的磁流变阻尼器。
背景技术
磁流变阻尼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半主动控制系统中的新型智能阻尼器件。它主要是通过给阻尼器活塞绕线槽内的激励线圈施加一定大小的电流,产生磁场使得流经液流通道内的磁流变液的屈服强度发生变化,从而动态改变输出阻尼力。
磁流变阻尼器所具有的毫秒级响应速度、大控制范围和大阻尼力输出的特点,使得它成为工业应用领域优秀的半主动执行器件。目前,磁流变阻尼器已在建筑物及桥梁的减振抗震系统、铁路机车车辆及汽车悬架系统的减振等方面取得广泛应用。但是,现有的磁流变阻尼器需要可调的磁场激励,这需要外部电源输入。而在一些特殊场合,比如偏远地区,电力很难送达;或由于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供电难以持续保证,这些因素将限制磁流变阻尼器的应用领域。
公开号为CN200710034309.2的中国发明专利“一种自供电磁流变智能减振系统”将结构振动的传感器与磁流变阻尼器的供电电源集成到小型永磁式直流电机上,通过布置在减振器外侧的齿条齿轮传动的方式来驱动直流发电机发电,达到给磁流变阻尼器供电的目的。但其局限性也比较明显,由于发电装置布置在阻尼器外侧,导致整个减振系统体积庞大,并且对工作环境要求较高。公开号为CN101550982A的中国发明专利“一种自供电磁流变阻尼器”提出一多叶片蝶形电磁式机械能量采集器,能量采集器安装在磁流变阻尼器的活塞底部。但该结构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磁流变液较稠,导致叶片转速比较慢,产生的电能不足以实现对阻尼器中的励磁线圈供电。
基于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型集成馈能功能的磁流变阻尼器,实现阻尼器振动机械能的高效采集,并有效缩小阻尼器的外形尺寸。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所述磁流变阻尼器存在的问题及满足磁流变阻尼器的实际使用要求,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成馈能功能的磁流变阻尼器。该阻尼器的馈能功能通过紧固销和紧固片将顺序安装的8个永磁铁和1个隔片固定安装在支撑杆上,每4个永磁铁为一组;缠绕在感应线圈绕线架上的感应线圈由两组独立线圈组成,活塞杆的上下运动将带动感应线圈绕线架往复运动;在永磁铁作用下,感应线圈在往复运动中将产生交流电,通过整流电路将产生的交流电转换成两相直流电,从而可直接用于活塞绕线槽内的激励线圈的直流供电,产生可供阻尼力;另外,转换后的直流电也可储存在储能电路中,从而真正实现振动机械能的能量采集及回收利用。本实用新型集能量采集及阻尼力可控于一体,通过将馈能装置内置于活塞杆空腔内,结构简单,空间利用合理,有效减少了阻尼器的整体结构尺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交通大学,未经华东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802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胰岛素注射位置定位带
- 下一篇:自锁鞘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