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四切分孔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56750.4 | 申请日: | 2015-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535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均;彭方明;罗清明;林世文;刘春霞;罗新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德胜集团钒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37/16 | 分类号: | B21B37/16;B21B37/28;B21B37/6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49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切分 孔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多线切分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四切分孔型系统。
背景技术
切分轧制就是在轧制过程中,钢坯通过孔型设计轧制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断面形状相同的并联件,然后经切分设备将坯料沿纵向切分成两条或两条以上断面形状相同的轧件,并继续轧制直至获得成品的轧制工艺。切分带部位毛刺,切口不规则,轧后易形成折叠,影响轧材表面质量,当剪切方法分开并联轧件时,轧件易扭转,影响轧件质量。切分轧制过程中,因受孔型系统参数、轧槽磨损、轧机弹跳、导卫安装等因素的影响,各线轧件尺寸都不会完全一致,长度上表现为存在四线或三线线差,重量上表现为存在的负偏差率差异大。现有的切分孔型系统切口不规则,轧后易形成折叠,影响轧材表面质量,轧件易扭转,影响轧件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提供一种四切分孔型系统,解决目前技术中传统的切分孔型系统切口不规则,轧后易形成折叠,影响轧材表面质量,轧件易扭转,影响轧件质量的问题。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四切分孔型系统,包括预切分孔型K4、切分孔型K3、椭圆孔型K2以及成品孔型K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切分孔型K4的槽底高度为17.64mm,轧辊锲角为88.5°~89°,锲顶圆弧半径为1.45~1.5mm,所述的切分孔型K3的槽底高度为14.5mm,轧辊锲角为50.5°~51°,锲顶圆弧半径为0.6~0.9mm,所述的椭圆孔型K2槽底高度为8.5mm,所述的成品孔型K1的槽底高度为11.2mm。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四切分孔型系统在切分之前设置预切分,预切分孔型是保证切分孔型能顺利进行切分的过渡孔型,其目的是减小切分孔型的不均匀性,使切分楔完成对方轧件的压下定位,并精确分配轧件的断面面积,尽可能减轻切分孔型的负担,从而提高切分的稳定性和均匀性。椭圆孔型K2、成品孔型K1在国标范围内对成品孔进行负偏差设计。
进一步的,所述的预切分孔型K4的总宽度为63.4~64mm。
进一步的,所述的预切分孔型K4的槽底半径为6.9~7mm,切分孔型K3的槽底半径为7~7.1mm。
进一步的,所述的预切分孔型K4的两个中间孔型的中心间距为16.1mm,切分孔型K3的两个中间孔型的中心间距为16.2mm。
进一步的,所述的切分孔型K3锲顶间距为0.8~1.1mm。
进一步的,所述的预切分孔型K4之前还设置有箱型定宽道次K5,K5的宽孔宽度为56.2~56.8mm,对预切孔来料尺寸严格控制,避免尺寸偏差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四切分孔型系统保证良好的产品实物质量,提高轧机作业率,降低物料消耗,提高轧辊、导卫装配质量,保证切分轮与孔型的切分楔严格对中,防止切分不均匀现象,消除中线折叠,提高成品表面质量,稳定成品尺寸,生产效率提高,生产过程控制稳定,生产指标优良,产品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预切分孔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切分孔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椭圆孔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成品孔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四切分孔型系统,消除中线折叠,提高成品表面质量,稳定成品尺寸。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四切分孔型系统,包括预切分孔型K4、切分孔型K3、椭圆孔型K2以及成品孔型K1,所述的预切分孔型K4的总宽度L为63.4~64mm保证轧件在切分孔型中的充满程度,预切分孔型K4的槽底高度a1为17.64mm,轧辊锲角b1为88.5°~89°,锲顶圆弧c1半径为1.45~1.5mm,预切分孔型K4的槽底半径r1为6.9~7mm,预切分孔型K4的两个中间孔型的中心间距d1为16.1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德胜集团钒钛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德胜集团钒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567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变光源发光颜色的技术
- 下一篇:电磁式离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