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轮边湿式制动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30014.1 | 申请日: | 2015-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006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吕勇攀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65/00 | 分类号: | F16D65/00;F16D65/095;F16N1/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李宁 |
地址: | 361004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轮边湿式 制动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程机械中的制动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轮边湿式制动器。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的一种轮边湿式制动器,包括轮壳1、支撑轴2、半轴3、内齿圈4、齿圈支架5、摩擦片组6和固定支架7,支撑轴2、半轴3、内齿圈4、齿圈支架5、摩擦片组6和固定支架7设置在轮壳内腔中,摩擦片组6需要润滑油对其润滑,在该轮边湿式制动器中支撑轴2开设第一进油孔21,支撑轴2与固定支架7之间形成与第一进油孔21连通的进油通道8,固定支架7上开设第二进油孔71,第二进油孔71将摩擦片组6的进油端与进油通道8连通,内齿圈4与齿圈支架5之间形成第一回油通道9,半轴与支撑轴之间形成第二回油通道10,第一回油通道9将摩擦片组6出油端与轮壳内腔11连通,第二出油通道10将轮壳内腔11与驱动桥壳体内腔连通,第一进油孔21、进油通道8、第二进油孔71、第一回油通道9、轮壳内腔11和第二回油通道10依次连通构成轮边湿式制动器的润滑油循环回路,润滑油流动路程为:润滑油从第一进油孔21进入轮边湿式制动器,经进油通道8、第二进油71孔进入摩擦片组6进行润滑,从摩擦片组6出来的润滑油经第一回油通道9、轮壳内腔11和第二回油通道10返回至驱动桥壳体的内腔中。
上述轮边湿式制动器还存在如下缺陷:由于齿圈支架5与内齿圈4之间的间隙(即第一回油油通道9)较小,油路容易被堵塞,又因半轴3与支撑轴2之间的间隙(即第二回油油通道10)也比较小,导致轮壳内腔中的润滑油不能快速回流至驱动桥壳体的内腔中,造成摩擦片组6润滑不畅、油温过高、易使轮边制动器内的密封件受损,甚至导致润滑油与制动液混合、润滑油变质等一系列问题。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对轮边湿式制动器进行改进,特别研制出一种具有优良润滑油回路结构的轮边湿式制动器,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边湿式制动器,其解决了润滑油循环回路流通不畅甚至堵塞造成的一系列问题,提高了制动器的持续工作能力,减少故障的发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轮边湿式制动器,包括轮壳、支撑轴、半轴、内齿圈、齿圈支架、摩擦片组和固定支架,支撑轴、半轴、内齿圈、齿圈支架、摩擦片组和固定支架均安装在轮壳内腔中,支撑轴开设第一进油孔,第一进油孔连通驱动桥壳体的内腔,支撑轴与固定支架之间形成进油通道,固定支架开设第二进油孔;所述内齿圈和轮壳均开设多个回油孔,支撑轴上至少开设一个回油孔,轮壳内腔形成环形槽,支撑轴回油孔也连通驱动桥壳体的内腔,所述第一进油孔、进油通道、第二进油孔、内齿圈回油孔、环形槽、轮壳回油孔和支撑轴回油孔依次连通并结合驱动桥壳体的内腔构成润滑油循环回路。
进一步,所述内齿圈回油孔的开设方向与摩擦片组一致。
进一步,所述轮壳回油孔位于支撑轴的轴承及骨架油封之间,轴承及骨架油封之间形成出油通道,轮壳回油孔通过出油通道与支撑轴回油孔连通。
进一步,所述环形槽的宽度为8-15mm。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改变了原有的润滑油循环回路,通过在内齿圈、轮壳和支撑轴开设回油孔,解决了回油时通道过小易堵塞的问题,润滑油从摩擦片组出油端回流,依次经过内齿圈回油孔、环形槽、轮壳回油孔和支撑轴回油孔回流至驱动桥壳体内腔中,使润滑油回路更顺畅,避免了油温过高、易使轮边制动器内的密封件受损,甚至润滑油与制动液混合、润滑油变质等一系列问题,减少制动器故障的发生。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轮边湿式制动器的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标号说明
轮壳1,轮壳内腔11,环形槽111,轮壳回油孔12,支撑轴2,第一进油孔21,支撑轴回油孔22,轴承23,骨架油封24,出油通道25,半轴3,内齿圈4,内齿圈回油孔41,齿圈支架5,摩擦片组6,固定支架7,第二进油孔71,进油通道8,第一回油通道9,第二回油通道10。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300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抽油机驴头翻转限位缓冲器
- 下一篇:一种毂式制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