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内燃发动机排气系统的消音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23276.5 | 申请日: | 2015-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010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7 |
发明(设计)人: | 方嘉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建泰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10 | 分类号: | F01N1/10;F01N1/12;F01N3/02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2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内燃 发动机 排气 系统 消音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用于内燃发动机排气系统的消音器。
背景技术
汽车的排气消声器是用来降低汽车发动机排气噪声的一个关键部件,它通过降低、衰减排气压力的脉动来消除噪声;一个性能优越的排气消声器,它既能有效衰减排气噪声,又还能够最大限度地不影响发动机的输出功率;现有的排气消声器仅采用隔板或过滤网对气体的缓冲效果并不明显,采用此方式降噪效果并不理想,并且还会影响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另外,现有的消声器的排气孔均暴露在壳体外部,以便更好的散热,而暴露的排气管没有设有任何防护措施,在人们(特别是小孩)不注意时碰到排气孔后会被烫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用于内燃发动机排气系统的消音器,消音效果好,操作安全,能够克服排气阻力大、输出功率小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用于内燃发动机排气系统的消音器,包括一个封闭的壳体和设在壳体两端的进气管和出气口,所述壳体内设有与进气管连接的分流腔,分流腔一端与若干分流管一端连接,分流管另一端与汇流腔连接,壳体端部设有与汇流腔连接的若干个出气口,所述每两根分流管之间均设有消音隔板,所述分流腔内设有过滤网,汇流腔内设有吸音层,所述壳体设有向外延伸并环绕在出气口外侧的挡环。
作为优选,所述出气口包括一圆柱形的过渡段和沿过渡段两端向外扩大的锥形段,所述出气口内设有螺旋片,所述出气口内部设有螺旋片并且两端采用锥形结构,气体通过出气口产生一个缓冲力,能够吸收气体带来的能量,加强消音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采用双层结构,吸音层填充在整个汇流腔内,进一步加强消音效果,减少噪音。
作为优选,所述分流管设有至少四根,消音隔板至少设有三个。
作为优选,所述分流管和消音隔板的上面还设有设有若干消音孔,进一步加强了消音效果。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用于内燃发动机排气系统的消音器,消音效果好,操作安全,减少大气污染,能够克服排气阻力大、输出功率小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出气口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用于内燃发动机排气系统的消音器,包括一个封闭的壳体1和设在壳体1两端的进气管2和出气口3,所述壳体1内设有与进气管2连接的分流腔4,分流腔4一端与若干分流管5一端连接,分流管5另一端与汇流腔6连接,壳体1端部设有与汇流腔6连接的若干个出气口3,所述每两根分流管5之间均设有消音隔板7,所述分流腔4内设有过滤网41,汇流腔6内设有吸音层61,所述壳体1设有向外延伸并环绕在出气口3外侧的挡环8;所述出气口3包括一圆柱形的过渡段31和沿过渡段31两端向外扩大的锥形段32,所述出气口3内设有螺旋片33;所述壳体1采用双层结构,吸音层61填充在整个汇流腔6内;所述分流管5设有至少四根,消音隔板7至少设有三个;所述分流管5和消音隔板7的上面均设有若干消音孔9。
实际操作时,气体从壳体1的一端的进入壳体1的分流腔4中,通过过滤网41过滤后分别通过各个分流管5,分流管5之间的消音隔板7能够增强消音效果,进入汇流腔6通过吸音层61进一步消音,最后通过各个出气口3排出,出气口3内部设有螺旋片33并且两端采用锥形结构,气体通过出气口3产生一个缓冲力,能够吸收气体带来的能量,进一步加强消音效果,本结构过滤网41能够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本实用新型消音效果好,操作安全,减少大气污染,能够克服排气阻力大、输出功率小的问题。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建泰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建泰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232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