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防撞梁吸能盒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583407.1 | 申请日: | 2015-07-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458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 发明(设计)人: | 葛珍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祥路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R19/34 | 分类号: | B60R19/3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5600 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科***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防撞梁吸能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防撞梁吸能盒。
背景技术
防撞梁是用来减轻车辆受到震动力的一种装置,它的两端连接的是屈服强度很低的吸能盒,然后通过螺栓连接在车体纵梁上。吸能盒可以在车辆发生低速碰撞时有效吸收碰撞能量,尽可能减小撞击力对车身纵梁的损害,通过这样就发挥了它对车辆的保护作用。
防撞梁包括主梁与吸能盒,吸能盒是吸收汽车碰撞能量的重要部件。吸能盒的设计主要考虑使其具有合适的刚度,达到各部件的刚度协调,如果吸能盒刚度较大则吸能较少。当车辆受瞬间冲击时,减速很快,造成成员响应减速度加大,很容易达到人体所能承受的减速度损伤极限。如果吸能盒刚度较小,则碰撞过程中吸收能量少,增加乘员仓的变形从而减少乘员的生存空间,危害乘员人身安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防撞梁主梁吸能盒,吸收碰撞能量,起到缓冲作用,降低车辆中乘员的伤害。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防撞梁主梁吸能盒,包括吸能盒本体,所述的吸能盒本体包括上板体、下板体与安装架,所述的上板体与下板体结构相同,所述的下板体上设置有四条相互平行的折弯线,所述的下板体沿着折弯线弯折,下板体的横截面为U形结构,所述的下板体上每两条相邻的折弯线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的上板体的两端与下板体的两端焊接固定构成空腔,所述的下板体的底面设置有多个溃缩孔与多个第一溃缩筋,每两个溃缩孔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一溃缩筋,所述的第一溃缩筋向内凹陷且贯穿整个下板体的底面,所述的下板体的两侧面设置有多个向内凹陷的第二溃缩筋,所述的第二溃缩孔一端延伸至折弯线。
所述的下板体的底面设置有三个溃缩孔与两个第一渍缩筋,所述的下板体的两侧面分别设置有三个第二溃缩筋,所述的第一溃缩筋水平设置且在下板体的底面上左右排列,所述的第二溃缩筋在下板体的侧面上左右排列,位于左侧第一溃缩筋与第二溃缩筋位于同一平面上,位于右侧的第一溃缩筋与第二溃缩筋位于同一平面上,位于两个第一溃缩筋中间的溃缩孔与位于中间的第二溃缩筋位于同一平面上。第一溃缩筋、第二溃缩筋以及渍缩孔在同一平面上,能够更好的引导吸能盒整体的溃缩方向。
所述的安装架包括车身架与主梁架,所述的主梁架与车身架分别设置在上板体、下板体的左右两侧,所述的主梁架为板体结构且下端设置有向左侧弯折的第一折边,主梁架的表面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的第一通孔与空腔连通。主梁架的设置使得能够与防撞梁的主梁固定连接,且第一折边的设置能够更好的适应防撞梁的主梁。
所述的车身架为板体结构且外周设置有向左弯折的第二折边,所述的车身架上设置有第二通孔与多个用于与车身固定连接的安装孔,所述的第二通孔与空腔连通。车身架的设置使得能够与车身固定连接,第二折边的设置增强了车身架的结构强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上板体、下板体焊接形成空腔,有效弱化了整体的结构强度。下板体的横截面为U形结构,这个结构焊接后类似于腰形,能够很好的吸收碰撞能量。上板体与下板体上均设置有多个溃缩孔与多个溃缩筋,溃缩筋能够有效的保证吸能盒的溃缩方向,以及溃缩变形后能够有效的吸收碰撞能量。渍缩孔则是有效的弱化材料,保证溃缩方向。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吸收碰撞能量,起到缓冲作用,降低车辆中乘员的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在主梁上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新型防撞梁主梁吸能盒,包括吸能盒本体,吸能盒本体包括上板体1、下板体2与安装架,上板体1与下板体2结构相同,下板体2上设置有四条相互平行的折弯线3,下板体2沿着折弯线3弯折,下板体2的横截面为U形结构,下板体2上每两条相邻的折弯线3之间的距离相等,上板体1的两端与下板体2的两端焊接固定构成空腔,下板体2的底面设置有多个溃缩孔4与多个第一溃缩筋5,每两个溃缩孔4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一溃缩筋5,第一溃缩筋5向内凹陷且贯穿整个下板体2的底面,下板体2的两侧面设置有多个向内凹陷的第二溃缩筋6,第二溃缩孔4一端延伸至折弯线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祥路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祥路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834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设有后防护网的卡车车厢
- 下一篇:用于车辆的后保险杠组件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