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实现多形态变化的适调座椅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58179.2 | 申请日: | 2015-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951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林长山;李海芸;邱荣斌;徐小景;陈晶鑫;王金灿;叶大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N2/06 | 分类号: | B60N2/06;B60N2/16;B60N2/22;B60N2/48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0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形态 变化 座椅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实现多形态变化的适调座椅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以日本、美国、欧洲等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中各个大型汽车设计生产厂商在设计轿车内饰的过程中,除对功能性能上的要求外,逐步着眼于内饰的协调性和统一性,但舒适度和安全性仍然是其最为重视的部分。在持续提高轿车的舒适度的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各大厂商逐步加入了人体工程学的研究,强调以驾驶人员心理、生理等要求为前提进行内饰的设计,更利用功能改进和智能控制上为驾驶员带来一个安全、舒适的驾驶环境。
基于人体工程学原理辅助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技术,车载座椅在机械结与系统控制相辅相成,品质和性能都更符合现代车载智能座椅的设计要求。目前,能够根据不同身材、体型进行调节从而满足各种驾驶员坐姿的车载智能座椅已逐步被市场接受。现阶段的车载座椅不仅乘坐舒适,而且能够方便调节,便捷高效。车载座椅的舒适性、安全性和智能化成为了影响消费者购车的关键因素。
现阶段的汽车座椅姿态调节以手控为主,以座驾者的感觉为调整依据,往往因座驾者的不良习惯而一直保持着错误的座椅姿态。而对于驾驶者的不同坐姿需求,手动调整过程亦较为繁琐,设计一款实现座椅多形态改变的检测控制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多形态变化的适调座椅控制系统,根据驾驶者体型与驾驶习惯的不同,通过传感检测,实现座椅的多形态改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实现多形态变化的适调座椅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MCU,所述MCU分别与一方位传感检测模块及一座椅形态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方位传感模块包括一车顶测距单元、一腿部测距单元、一椅背角度检测单元及一头枕方位检测单元,所述车顶测距单元为安装于座椅上方的第一超声波传感器组,所述腿部测距单元为安装于刹车上方的第二超声波传感器组,所述椅背角度检测单元为一设置于椅背内的红外光电传感器矩阵,所述头枕方位检测单元为若干设置于头枕内部的红外光电传感器;所述座椅形态控制模块包括一头枕姿势控制单元、一座椅姿势控制单元及一椅背姿势控制单元,所述头枕姿势控制单元包括一头枕水平平移子单元、一头枕竖直平移子单元及一头枕旋转子单元,所述座椅姿势控制单元包括第一座椅水平平移子单元、第二座椅水平平移子单元及竖直升降子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超声波传感器组水平设置,相邻两个超声波传感器间隔10cm。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超声波传感器组竖直设置,相邻两个超声波传感器间隔10cm。
进一步的,所述红外光电传感器矩阵的行与列之间的间隔皆为10cm。
进一步的,所述头枕水平平移子单元包括第一步进电机及第一步进电机驱动;所述头枕竖直平移子单元包括第二步进电机及第二步进电机驱动;所述头枕旋转子单元包括第三步进电机及第三步进电机驱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座椅水平平移子单元包括第四步进电机及第四步进电机驱动;所述第二座椅水平平移子单元包括第五步进电机及第五步进电机驱动;所述竖直升降子单元包括第六步进电机及第六步进电机驱动。
进一步的,所述椅背椅背姿势控制单元包括直流推杆电机及直流电机驱动。
进一步的,还包括一LCD模块、一键盘模块及一预警模块,所述LCD模块、键盘模块及预警模块皆与所述MCU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数据采集及反馈计算继续宁座椅姿态的自调整,不仅确保“因人调姿”的可靠性,同时提高了座驾形态调整的高效性与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系统框架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座椅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头枕姿势控制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椅背姿势控制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椅面与椅座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X型滑轮叉夹与底座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请参考图2,本实施例的车座包括一固定于汽车内舱的底座1,所述底座1经上设置有一底座平移台2,所述底座平移台2与一X型滑轮叉夹3的下端固定,所述X型滑轮叉夹3的上端设置有一椅座4,所述椅座4上设置有一椅面5,所述椅座的一侧设置有一椅背6,所述椅背6经旋转支撑板61与所述椅座4连接,所述椅背6上部设置有一头枕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5817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座椅升降中调节泵的罩壳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动轮自卸车交流传动主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