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容式触摸白板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05718.6 | 申请日: | 2015-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564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勇;徐协增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鸿合创新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4 | 分类号: | G06F3/04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盈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5 | 代理人: | 张丕阳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容 触摸 白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白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容式触摸白板。
背景技术
电子白板作为一种用户交互界面,有电阻式、电磁式、光学式、红外式等等感应技术,其中电阻式需要压力触控使得感应器件容易划伤,电磁式容易受到电磁干扰,光学和红外式容易受到污物及可见光影响,并且难以实现多点触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容式触摸白板,克服现有技术电子白板容易划伤、易受干扰、难以实现多点触控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电容式触摸白板,包括依次分层叠置的绝缘书写面板、电容感应膜、第一绝缘发泡胶层和第一导电屏蔽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电容感应膜与第一绝缘发泡胶层之间设置有绝缘基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第一导电屏蔽层之下依次为第二绝缘发泡胶层和第二导电屏蔽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电容感应膜包括介质基板,在所述介质基板的一面印刷有驱动电极线和感应电极接口屏蔽层,在所述介质基板的另一面印刷有感应电极线和驱动电极接口屏蔽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驱动电极线等间距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感应电极线等间距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驱动电极线和所述感应电极线相互垂直。
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容易制作,能轻易实现多点触摸,即可以实现多人在交互白板上同时书写。
附图说明
下面通过参考附图并结合实例具体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实现方式将会更加明显,其中附图所示内容仅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说明,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意义上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容式触摸白板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容感应膜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触摸感应原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驱动电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感应电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电容式触摸白板,包括依次分层叠置的绝缘书写面板11、电容感应膜12、第一绝缘发泡胶层14和第一导电屏蔽层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电容感应膜12与第一绝缘发泡胶层14之间设置有绝缘基板13,用于保证介质基板的平整度;绝缘基板可采用绝缘板材,如PS板材。为了进一步增强屏蔽和抗干扰效果,本实用新型在第一导电屏蔽层15之下还叠置第二绝缘发泡胶层16和第二导电屏蔽层17。绝缘书写面板11优选采用绝缘板材,如PS板材(主要成分聚苯乙烯)。第一导电屏蔽层15和第二导电屏蔽层17为导电材料品彼此,可采用金属导电屏蔽层(导电金属材料制成),或采用非金属导电屏蔽层(如碳或石墨烯等)。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电容感应膜包括介质基板121,在介质基板121的一面印刷有驱动电极线122和感应电极接口屏蔽层123,在介质基板121的另一面印刷有感应电极线124和驱动电极接口屏蔽层125。在优选实施例中驱动电极线122等间距设置,感应电极线124等间距设置。为了简化触摸位置的计算,本实用新型将驱动电极线122和感应电极线124垂直设置。介质基板121可以由PET薄膜或PET复合膜制成。
如图3所示,每根驱动电极线和感应电极线交叉点处都形成一个感应电容15,每根驱动电极线都有寄生电容16及等效电阻18,每根感应电极线都有寄生电容17及等效电阻19,当有手指靠近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交叉点时,手指和驱动电极产生人体感应电容20,和感应电极产生人体感应电容21,感应电容15上的电荷会通过电容20和21流失。
如图4所示,驱动电极线122可扩展到16组,以16根电极为一组,从Y00、Y01、Y02…Y0D、Y0E、Y0F到YF0、YF1、YF2…YFD、YFE、YFF,共计256根,通过开关选择电路依次向每根驱动电极线发送脉冲信号。
如图5所示,感应电极线124可扩展到12组,以16根电极为一组,从X00、X01、X02…X0D、X0E、X0F到Xb0、Xb1、Xb2…XbD、XbE、XbF,共计192根,通过开关选择电路依次将每根感应电极接收的信号送入信号采集电路,处理得到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鸿合创新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深圳市鸿合创新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0571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排气再循环发动机的故障检测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防尘触摸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