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密封储存性能的唾液采集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84037.6 | 申请日: | 2015-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310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8 |
发明(设计)人: | 周立新;吴纯;张天杨;孙晓磊;孙飞;王大庆;杨晓东;叶竹青;蒋俊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健路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10 | 分类号: | G01N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刘洪勋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密封 储存 性能 唾液 采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体液采集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唾液收集的具有密封储存性能的唾液采集器。
背景技术
唾液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不仅含有各种蛋白质,还含有DNA、RNA、脂肪酸以及各种微生物等。研究发现,血液中的各种蛋白质成分同样存在于唾液中,唾液能反映出血液中各种蛋白质水平的变化。因此可以通过唾液的检测来进行疾病的诊断。目前,唾液已经用于HIV和HBV病毒,以及各种药物如可卡因、酒精的检测。唾液检测的研究刚刚起步,有关检测的灵敏性、特异性、重复性以及与现有诊断标准的相关性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常用的唾液收集方法主要是传统的直接采样法,如使用消毒棉签在被采样者的口中沾取样品,或是由被采样者口腔中自然流出。前者方法简单,但是采样量小,直接取样容易将口腔残渣带出,容易影响检测效果,且棉签上的唾液样品不易被保存,待检测时效短。后者短时间内不能获得较多的唾液,同样直接采样方式易有残渣带出、影响检测效果。
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方便唾液收集和密封保存的唾液采集装置,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唾液收集的具有密封储存性能的唾液采集器,解决唾液收集不便、保存不便的问题。为实现前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具有密封储存性能的唾液采集器,包括采集漏斗、采集管、和过滤层,所述采集管分为上管体和下管体两部分,所述上管体下端设置有一体成型的第一盖体,所述下管体上端设置有一体成型的第二盖体,第一盖体开设有第一通孔,与第一通孔相对应的在第二盖体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通过相对旋转方式控制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的重叠或错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上管体和下管体通过旋转中心轴连接,由套设在旋转中心轴上的锁紧螺帽将上管体和下管体的位置限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过滤层为复合过滤层,包括海绵粗过滤层和纱布细过滤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连接的外圈设置有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采集漏斗的开口端为弧线结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采集漏斗和采集管通过螺纹旋转连接。
借由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使本实用新型装置在采集唾液的过程中使用方便、能有效过滤唾液实物中的残渣,并且采集管的分体式设计,尽可能隔离空气,延长唾液样品的保存时效,方便后续样品检测。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密封储存性能的唾液采集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重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错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具有密封储存性能的唾液采集器,包括采集漏斗1、采集管2、和过滤层3。该采集管2分为上管体21和下管体22两部分,其中,上管体21下端设置有一体成型的第一盖体23,下管体22上端设置有一体成型的第二盖体24。在第一盖体23开设有第一通孔25,与第一通孔25相对应的在第二盖体24开设有第二通孔26。由于该巧妙地结构设计,如图2、图3中所示,第一盖体23和第二盖体24通过相对旋转方式控制第一通孔25与第二通孔26的重叠或错开,图2所示为第一盖体23和第二盖体24重合状态的分体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第一盖体23和第二盖体24错开状态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健路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健路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840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